Page 231 - 张家口政协
P. 231
出不给钱,为德王部队演出算义务,再扣除下马费(接风饭钱),
这月你一文没挣。”
荣山气得眼睛冒火,又有啥办法呢?为了生活,他只好白
天做小工,晚上演戏,拼死拼活干了四个月,最后把被子、毯
子都卖了,想回家连车费都没有。靠唱花脸的老演员王润芳的
周济,才回到了北平。
北平解放前夕,戏院不演戏了。荣山为了糊口,他与吴富
有、谷春章、薛耀春等十一个武生、武丑到天桥卖艺。一阵锣
鼓声后,武丑演员翻一串斤斗撂开场子,接着这伙人排着队打
旋子、窜桌子、演厮打,荣山站在两张桌子上往下翻,表演性
起又说几句幽默逗乐的道白,逗得全场轰然大笑,这种不伦不
类的表演倒也新鲜招人,第一天每人分了三十多元金元券。接
着连演了六天,人们一看老是这点玩艺,就不买帐了,结果最
后一天才挣了五元钱,他们把钱给了两个生活最困难的演员。
从此,荣山在家中一直呆到北平解放。
后来,荣山又到叶盛章的戏班里搭班演戏,经常给叶盛章
和刘世亭配戏,受到指点。荣山虚心好学,每逢叶盛章和刘世
亭演戏时,荣山躲在一旁,把眼睛睁得大大的,揣摩表演技巧,
学习轻、率、狠、脆、眼神、口齿和干净利索的动作,清楚有
力的白口,领悟其艺术中的“神韵”、“气势”。如叶盛章道白:
“鼓上蚤―时迁”尾音略重,带着一种甜甜的沙哑味,听后回
味无穷。荣山就把这种腔调吸收溶化,受益非浅。使他在《打
渔杀家》饰大教师时,能念出一段精彩的白口。
长长的道白,荣山用沙哑腔调抑扬顿挫地一气念完,口齿
有力,咬字清楚,象吃冰嚼豆那样嘎崩利脆,把观众的神情全
拢住了。道白念到最后,荣山挤眉弄眼,把手势、表情、腔调
溶为一体。
一九四九年,荣山应张家口市京剧团之邀,来到塞外山城,
在“庆丰剧场”演出了《闯王进京》、《红娘子》、《三打祝家
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