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0 - 张家口政协
P. 120
及一目。从此,谢绝舞台,嫁给一个钱庄老板,后被带回山西
太谷。“二女子”当时是“旧园”的头牌角儿,戏班里也有她的
股子,技艺极好,除精于本身行当外,还兼能反串须生、小生、
花脸。
“二女子”当时住在张家口西关街旧院巷北观音堂,也是
一天到晚抽大烟。金娥去了三个月,一个戏也没教她,只是把
她早先学的旧戏改了改。金娥在“二女子”家,同样是干不完
的活,挨不完的打。她托人往宣化给娘捎信,“小香瓜”又把她
接了回来。
“刘聋子”为金娥找的第三个师傅是“子都生”,本名杨登
科,原籍山西太谷人,弟兄五人。他的哥哥“太谷十二红”、“瞎
子十九红”都是园馆班的角儿。杨登科幼年不慎掉进开水锅里,
身上留下许多伤疤,左手三指连在一起。他坐科于山西太谷“二
锦梨园”,与“玉石娃娃”刘玉富是同科,又是拜把子弟兄。因
演《伐子都》名弥遐迩,由此得艺名子都生。民国初年,他随
哥哥来到张家口,住田宝善(“闹儿红”之子)的“大兴园”戏
班。“子都生”艺术好,嗓音不大,但音色甜润动听,身段边式
讲究,做派规矩认真,基本功很扎实,擅演《狄青借衣》、《别
母》、《花亭》等戏,反串须生、花脸,也有独到之处,如演
《五郎出家》,一般唱花脸的不唱“滚白”,他演“五郎”却能
淋漓尽致地用“滚白”,唱腔悲沉、凄凉,能唱出五郎万念俱灰
的心情,把观众都唱哭了。
“子都生”艺好,人也好。脾气和善,作风正派,不抽烟
不喝酒,常年吃素。教戏很下辛苦,每天清晨,他带着金娥到
大清河畔喊嗓。师奶奶也是个和善可亲的老人,很喜欢金娥,
从不打骂,老盘算着“给娃吃这,给娃吃那!”
金娥跟着师傅,白天在家里学戏,晚上到“大兴园”唱
戏。她天资聪慧,勤学苦练,艺术上进步很快,两年多时间
就学会了《青风亭》、《血手印》、《坐窑》、《断桥》、《三上轿》、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