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8 - 张家口政协
P. 78
而动,终究没有好下场,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条历史
规律。
本文参考资料:
①《蒙古“自治运动”始末》(卢明辉著)
②《中国共产党张家口地区党史资料》一九六一年十一二月版。
广济桥与常峪口
在宣化县东望山乡常峪口村南,约五千米远的一条沙河上,
有一座木质结构河石铺面的便桥,虽经几个世纪的风雨剥蚀,
现在仍然稳稳当当地架在河上。这就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部
将常遇春追赶元朝顺帝飞马跃过的广济桥。
据史书记载:元至正十六年(公元一三五六年),朱元璋攻
克集庄(今南京),至正二十八年(公元一三六八年)登基称帝,
建立明王朝,建元洪武。随后即命大将军徐达、副将军常遇春
率师北征,一路势如破竹,直抵大都(今北京)城下,顺帝闻
讯带领太子、嫔妃北逃。据传,常遇春亲自领兵将其追至宣化
(在现城址以东),破城后,又将顺帝追赶到宣化城北四十里外
的常峪口。一日拂晓,乘其不备,常遇春由西门攻入,顺帝慌
忙逃出南门,及至广济桥时,因常遇春求胜心切,急忙挺枪拍
马跃桥,结果马失前蹄延误了时间,使顺帝得以逃跑。至今,
一块块石上还留下几个隐约可辨的马蹄印迹。为保护这一古迹,
常峪口村于一九八三年秋季筹集资金,对广济桥进行了维修。
常峪口村西北约五公里的老令公山,曾是宋朝名将杨继业
被敌兵围困时,碰死在李陵碑的地方;山下的小常峪村附近是
当年杨七郎与辽将韩昌交兵的古战场。有几名村干部又回忆了
一九四四年春季,我平北四十团某部指战员和当地区干部与盘
踞在宣化、赵川等几个日伪据点数十倍于我的敌人,在村东北
的猴儿山激战的情景,我军以少胜多,毙敌二百多人。晋察冀
军区曾授予该部“英雄长城”中队的称号。 (邢易)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