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5 - 张家口政协
P. 185

当年刍牧马坊川                  如今驴骡盛产地


                                                        刘志河

                                    在桑干河北岸,阳原盆地中水草丰美的山前平川上,从东至
                                西,间隔十华里左右,序数排列着十个马坊:头马坊、二马坊、
                                三马坊、四马坊、五马坊、东六马坊、七马坊、八马坊、九马坊、
                                西六马坊。其中,四马坊因清末土匪骚扰,居民搬迁,已废,故
                                址约在今东城镇驻地东北四公里处;西六马坊不名十马坊,却名
                                六马坊,取六六大顺意,为避免与东六马坊相混淆,故冠以西字。
                                民间对这一带因之有马坊川之称。
                                    据《明史·兵四》,明太祖朱元璋既设草场(官牧之地曰草
                                场)于大江(江、河待考证)南北,复定北边牧地。北边牧地即
                                包括大同、宣府地。“永乐中,又置草场于畿甸。寻以顺圣川至
                                桑干河百三十余里,水草美,令以太仆千骑,令怀来卫卒百人分
                                牧,后增至万二千匹。宣德初,复置九马坊于保安川。于是兵部
                                奏,马大蕃息,以色别而名之,其毛色二十五,其种三百六十。”
                                    今阳原县人民政府驻地东偏北三十五公里处的旧东城,曾
                                为辽、金、元三代之顺圣县治所。辽以后,顺圣县一带史称顺
                                圣川。顺圣川沃壤千顷,水草丰美,确实是发展畜牧业的理想
                                之地。因此,官府于宣德初(公元一四二六年)在此设置了九
                                个马坊(后又增设西六马坊),以为官牧之地。但明史曰,保安
                                川,实则保安右卫。保安右卫,永乐十五年(公元一四一七年)
                                置于顺圣川,十七年(公元一四一九年)徙治西沙城(今属怀安
                                县)。天顺四年(公元一四六○)年,从武强伯杨能之请,筑顺圣
                                川东、西二城(今东城、西城)。成化二十年(公元一四八四年),
                                置分守参将,以二城属南路,直隶于万全都指挥使司(治所今宣


                                                                                    - 180 -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