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8 - 张家口政协
P. 138
《三下南唐》、《双镖记》、《杨家将》、《薛家将》等几部长篇书
目,统统牢记于心。说书时虽带点儿家乡口音,但吐字行腔清
楚,上座率一般保持在中等水平。
后来柴瑞峰改说评书,直到现在。
柴天放:
柴福源的二儿子。十二岁开始学说西河大鼓小段,有时一
段书说下来能挣一块银元(袁大头)。十四岁从师于涿县流动艺
人葛福林,起艺名柴来全,是梅门传人。
柴天放没有文化,他识字靠字典,每天由简到繁,认记十
几个字。由于他刻苦勤学,又能不耻下问,时间不长,他便能
一边查字典,一边看书梁子。
“书梁子”是流传在民间说书艺人中的说部“提纲”、“故
事梗概”。一般艺人便是根据自己对书梁子的爱好和理解,对书
梁子进行挖掘和发挥。所以,各个门派的艺人,对于同一部书
的讲述,就有很大的不同。这里不仅有门户之见,还有个人的
文化素养程度和爱憎。
柴天放对于本门派流传下来的一些书梁子,除了不墨守成
规外,还能打破门户之见,认真研究、比较各门派在一些相同
或相似书目上的不同发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并能兼收其
他姊妹艺术语言之长,融入自己的见解,或增或减,或删或改,
以纠旧书梁子中的一些偏颇荒诞之处,补其中之不足。使得一
些旧说部的主题更鲜明集中,人物更生动形象。同是野史,经
他改编后的书梁子,如《七侠传》,就显得真实可信,与正史的
联系更紧密,也更吸引听众。
柴天放开始说书学的是西河大鼓,后来因为嗓子倒仓后,音
韵不够而改说评书。由子他肯钻研,很快便掌握了说评书的基本
要领,说、念、做各有特色。他喜说武侠书,为了更好地表现
- 1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