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4 - 目录.FIT)
P. 194
Z
H
A
N
G
J
I
A
K 家报社的资深记者。
O
U 两岸同胞同祖同根,有着血浓于水的感情,舅舅在台湾无时
张 不深切地思念着家里的人。 1988 年初,舅舅以香港记者的身份,
家
口 找到南京市公安局,从大量的户籍资料中查到我们已迁移到张
文
史 家口市,但不知道详细地址,最后又通过察哈尔同乡会找到了
W
E 我,因为我和李培适先生一直有书信交往。真像唐僧取经一样
N
S 的艰难,几经辗转我见到了我舅舅的名片。
H
I 我按着名片上的地址,写信寄到台湾,舅舅接到信后,迫不
194 急待地乘机回来看望我们。在宣化探亲期间,舅舅受到宣化区
政协、统战部、台办、工商联等有关领导的亲切接见,使他很受
感动。回到台湾之后,在 1990 年 5 月 10 日的《司法警民日报》
上,以整版的篇幅,发表了 《塞外山城张家口》《充满温馨与热
闹》《值得投资与贸易》《赴大陆投资双方都有利,中共欢迎业者
具体商谈》《本报记者探亲访问,备受领导礼遇》《宣化葡萄, 享
誉内外》等 7 篇文章和 5 幅各位领导接见他的照片。舅舅把这张
报纸寄来宣化后,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当时张家口尚未对外开
放,能在台湾报纸上宣传张家口市的各方面情况,真是一件有意
义的大事。市台办还将这份报纸,复印了很多份,发送给有关领
导。还寄到省台办,汇报张家口市开展对台工作取得的业绩。
曾记得舅舅再次回来探亲, 政协王昌汉主席会见时, 市民革
副主委濮英俊同志也在座,他拜托我舅舅帮助办两件事: 一是市
民革成立中山书画社,打算请陈立夫先生题写社名,请舅舅找陈
先生题好寄来;二是濮老从台湾来大陆后,一直没有见过自己的
母亲, 心中十分想念她老人家,为此请舅舅回台之后,去他家一
趟, 告诉她老人家在张家口亲眼见到了她的长子,一切都好, 不
要挂念……
不久陈立夫先生题写的张家口市中山书画社的横幅,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