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4 - 目录.FIT)
P. 154
Z
H
A
N
G
J
I
A
K 县政协要想办法解决经费和人员问题,拟把停滞了几年的征编
O
U 工作连续起来。”我与燕卿在县委办公室曾经一起工作了 5 年
张 多,他年长于我且阅历丰富,见多识广,是我一向敬慕的老兄。
家
口 在今年 2 月召开的县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他当选为六届政协
文
史 秘书长。虽然他离开了县委办公室,但与我还一直保持着亲密
W
E 交往。稍停了一下,他又推心置腹地说:“这件事已经写进政协
N
S 常委会工作报告,现正在物色合适人选。依我对你的了解,搞文
H
I 史可能比当材料员更适合你。” 燕卿老兄的这番话,让我真的动
152 心了。说起来,我与文史资料还真有些渊源: 20 世纪 80 年代中
期,我在县文联(在县文化馆创作组办公)时,潜心创作,经常在
报刊发表一些“豆腐块”。当时,县政协主管文史工作的副主席
李清林看到我发表在 《张家口日报》 1986 年 3 月 7 日的《“庙都”
马营》和 5 月 21 日发表的《巍巍海陀山》两篇文章,决定将其选
入《赤城文史资料》第一辑。另外,他还交给我一项任务,让我写
—
一写县内著名的道教胜地——观山(又称金阁山),我找来一些
参考资料,很快写成了《观山》一稿,交给了李主席。就这样,第
一辑《赤城文史资料》一下子就登了我三篇稿子。接下来,我发
表于《张家口日报》 1986 年 7 月 6 日的《宝山寺古塔揽胜》一文,
又分别被《张家口文史资料》第十九辑和《赤城文史资料》第二
辑转载。一来二去,我成了县政协文史资料的重点撰稿人,每当
省市政协新出版了文史资料,县政协宣教科副科长郭清同志都
会及时转赠于我。
……
经过慎重考虑,我选择到政协工作,找到政协乔汉文主席一
谈,乔主席爽快地说,行,只要你愿意,我去找县委要人。于是,
1998 年 9 月 23 日那天,我告别了县委办综合科,转身跨入人民
政协的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