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7 - 张家口政协
P. 367

宣化郭氏三代人




                                社会过渡时期,许多人因受旧的封建科举制度的思想束缚,有
                                实力的家庭仍多供子女念私塾,期望科举考试能死灰复燃,反
                                而对办新学堂的举动持观望怀疑态度,因此“招生难”成了当
                                时办新学的主要阻力。为此,郭维城受宣化府知府王守堃的委
                                托,会同宣府举人刘景南等人于 1906 年办起了府办劝学所,他
                                被任命为宣化府劝学所总董。之后,带领劝学所人员亲赴各县
                                镇,劝办新学,向各方人士大力宣传入新学堂的好处,同时,
                                对入新学堂的学生给予公家管饭、马车接送等物质鼓励,此种
                                情形直至数年后科举制度恢复无望、私塾教育彻底退出历史舞
                                台才逐渐好转。郭维城在宣化府劝学所总董任上,为创立新学
                                教育不辞辛劳,呕心沥血,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被当时宣化府
                                所属十三县誉为“学校的先导”。
                                    l907 年,郭维城、刘景南等人再次受知府王守堃之委托,
                                经多方筹组,在宣化创立了府教育会(与劝学所同在一处办
                                公)。其主要职责是对当时新办中小学堂进行统一管理,郭维
                                城被推举为首任会长。教育会成立后,针对当时各新学堂普
                                遍存在的制度不健全、教学秩序混乱的状况,按照清廷学部
                                的规定,进行了大力整顿引导,逐步使各新学堂在管理及教
                                学等方面步入正轨,教学质量得到了长足提升,面貌焕然一
                                新。同年 10 月 1 日,郭维城以总编辑的身份出版了《教育丛
                                录》。据《宣化县新志》载,《丛录》“内分论说、文牍、报告、
                                学术、杂志、附录等门,每月二册,发行各属,以资比较,
                                裨勉学务之进行”。次年,因宣化中学堂监督缺员,一时物色
                                无人,在此种情况下,郭维城又代理了中学堂监督一职。任
                                职后,他不拘一格、礼贤下士,招聘大量饱学之士充任学堂各
                                科教员,并在实际教学中,虚心与他们切磋教学经验,共同改
                                进施教管理模式,使宣化中学堂在教学管理等各方面得到较好

                                                          - 341 -
   362   363   364   365   366   367   368   369   370   371   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