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7 - 张家口政协
P. 367
塞外名刹——昭化寺
晰,刻工精湛。碑文 1024 字,对昭化寺的重修过程、建筑布局
进行了详尽的记述。
昭化寺坐北朝南,寺院南北长 105 米,东西最宽处 40 米,
占地 3648 平方米,按照汉传佛教“伽蓝七堂”规制建筑而成。
寺院主题建筑外观是典型的明代官式风格。全部建筑均为石条
基础,砖木结构。
寺院从南到北分为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大士殿。前有山
门,东西各有一座腋门。山门与天王殿之间有一座碑楼。东西
两侧为源殿、宁殿;天王殿东有潮音之楼即钟楼,西有大悲之
阁即鼓楼;大雄宝殿与天王殿之间东有观音宝殿,西有地藏宝
殿;三大士殿与大雄宝殿之间东西各有一座配殿。在三大士殿
东北约 87 米处曾建有高约 15 米的一座八角砖楼。遗憾的是,
寺内附属建筑中仅存源殿,殿内塑像也几乎荡然无存,留给我
们后人的是无限的遐想和追忆。
脚踏石阶,手扶窗棂,让思绪追寻那昔日的辉煌。遥想当
年,古寺修廊广厦,曲槛雕栏,金像悬山,云梁画柱。每逢古
刹钟鸣,悦耳之声传至百里。僧人主持印稳,俾率其徒,披诵
真诠,以祈景贶。此情此景,何等兴盛壮观。黯淡了佛光道影,
远去了古刹钟声。历经多少风雨,无情的岁月铭刻下斑驳,迟
暮着苍凉,先人留给我们的是永恒的艺术经典。
寺内最主要的建筑是大雄宝殿,建于明正统二年,为单檐
歇山琉璃瓦顶建筑,四面斗拱,兽头出飞檐,梁架结构留有很
多明代以前的风格,为研究古代建筑结构的演变提供了十分重
要的实例。
走进殿内,粗壮挺拔的木柱撑起了一片历史的天空,四面墙
壁铭记了一段花彩的记忆,令人叹为观止。伫立在壁画前,一个
- 3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