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7 - 张家口政协
P. 57

抗战胜利后诗人在张家口




                                门所吞噬”。诗的意境反映了“悲痛的恐怖时代已过去”之后张家口出现
                                的新面貌:从长长的山路上人们扬起长鞭赶着成群的羊、马、骆驼,“争
                                先恐后地”走来,汉、蒙、回各族人民互相喊着“同志”亲密地生活在

                                一起,“每个人的脸上/都放射着从来没有过的/明快而安详的光。/每
                                个人都挺起主人的胸膛,/欣然漫步在/桥上、巷子里、马路上……”,
                                工厂的机器声、车马的喇叭声、火车的汽笛声和“四处腾起的歌声”,合
                                唱着“一首和平建设的战歌”,太阳升起来之后,“整个城市,/浴在烁烂
                                的晨曦里”。抚今追昔,诗人情不自禁地书写到:“美丽的张家口,/我们
                                勇敢的城市!/正是你为祖国献身的时期,/开动起你底轰鸣的马达吧。/
                                头上是和平照耀的天空,/脚下是平稳安宁的土地,/看哪——在远远的

                                天边,/繁荣的旗帜在召唤你呀,/召唤你快去收获更多的胜利。”诗作急
                                促的节奏、亢奋的情调,形成一股撩人心绪、鼓舞人们为新生活而奋斗
                                的力量。
                                    诗人自己也正是以这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为和平“献身”的精神
                                来工作的。1946 年春大型综合性文化刊物《北方文化》在张家口创刊后,
                                朱子奇担任该杂志社的秘书、编辑,工作之余,他以记者身份深入察北
                                草原、化德、西苏尼特等旗县采访,写下寓言诗《螳臂挡车的故事》,组
                                诗《在草原上》。长诗《在草原上》在当时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千百年
                                来人们只知道察北是一片荒凉、落后、原始的地域,朱子奇的诗却写出

                                了草原人民心灵和业绩的壮美。
                                    诗人严辰原在延安鲁艺文学系任教,到张家口后转入华北
                                联合大学文艺学院继续做教师。1945 年 12 月,严辰作为记者
                                参加了张家口市第一届工人代表大会。当他目睹了代表张家口市
                                近 2 万名产业工人的盛会召开场面时,激情四射,立即赋诗《生

                                                           - 35 -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