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1 - 张家口政协
P. 191
晋商常氏家族与张家口
创办的事业,经营以布匹、百货为主。他与子孙相继在“大德
常”的基础上,奋斗百余年,陆续在大同、繁峙、成都、汉口
等地创办了“大德川”、“大德美”、“大德成”、“大德瑞”、“大
德亿”、“大德懋”、“大德正”、“大德旺”、“大德丰”等十多个
以“德”字为标志的字号,号称“十大德”,形成了以张家口为
中心,布及大江南北的商业网络。在藏龙卧虎的晋商大本营—
—张家口,成为一个众所皆知的商界精英。
常威次子常万旺后来弃商务农,定居在张家口市万全县宣
平堡乡第八滩,成为车辋常家迁住塞外的支脉。现在万全县有
常士军、常崇荣等三十余户常家后裔。
常威三子常万达,在张家口老营深深扎根的同时,却高高
昂起头来,眼望张家口外那片大漠荒原,在他的眼中那层层涌
动的黄沙,是等待他去搏击的海浪,是黄金之浪。那里才有展
示他人生价值的真正机遇。
在常万达步入商界之时,中俄贸易正进入一个极为微妙的
阶段。
18 世纪中叶,俄蒙对茶叶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已经发展到
了“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的程度。早在明隆庆年间,
俄国就派大使彼德罗夫与亚力息夫来中国要求互市,明政府不
许。清顺治十二年、十三年、十七年及康熙九年,俄政府派往
中国的使臣或由商人兼任,或带商人同行,进行一些少量的茶
叶贸易。但这种贸易对俄国内需求来说,不过杯水车薪,根本
无济于事。茶叶贸易在俄国获利非常巨大。康熙二十八年(1689
年)中俄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条约的第五条规定:“嗣后
往来行旅,如有路票(护照)听其交易。”这个条约,客观上为
中俄贸易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 1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