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5 - 张家口政协
P. 135
1977 年病逝。他在抗战前任察省教育厅督学时,常在暑期为
全省小学教师讲课,后将其讲义汇集成书由张市书店印售,书
名“小学教师之友”,很受当时的教师赞许。纵观其一生无论做
任何工作都是踏实认真、兢兢业业,在经济上取予皆有原则,
绝不占公家的任何便宜,因此他经常教育子女,工作中要有责
任心,报酬上一定要付出超过收入,这样活着才能心安理得。
早年,对我父影响最大的是五四前在北京师大附小任教师
时,与一些进步教师接触,读了些当时进步书籍,感受到北京
的文化氛围,思想开始发生变化。另外在察省当督学和任察省
民众教育馆长时,经常到各县调查访问。当他发现口外各县人
民没有文化,缺医少药而又时时面临日寇的侵袭时深感优虑,
便组织人员开展简化教育,教百姓认字,组织医疗队,给百姓
治病,并宣传抗日救亡道理。这些工作都很有成效。
新保安过去经济文化都比沙城发达,到外地求学做事的男
女人数都比沙城多,成就也比沙城大,因此当地风气比较开通。
我父常说新保安有此文风、人才,是受城内沈公祠和潘公祠的
影响所致。沈公是指明朝沈练,他因反对奸相严嵩,全家被贬
逐保安州,最后终于遇害。潘公是在明朝土木之变时为抵抗也
先的入侵而战死沙场的。当时百姓为纪念这一文一武两位忠烈,
而修建了这两个祠堂。祠堂内联楹极多,极富教育意义,对当
地人深有影响。我们童年时,每到清明及旧历七月十五,父亲
总要带我们到西门外扫墓祭祖,同时到沈练及其家人墓地,焚
烧香纸,瞻仰墓地、牌坊及碑文(明朝时沈练后人已把灵柩运
回浙江祖籍,但墓地遗物仍保存)。多次讲述沈练,不畏权贵、
敢于斗争的事迹。使子侄们深受教育。
萧毓岱先在新保安高小读书,后随父到香山慈幼院读书。此时
他虽为幼童,但对慈幼院那些无父无母而又穷困的孤儿们的遭遇深
表同情,对孤儿们独立自强好学上进的精神深表钦佩。他在香山读
了两年多书,又回家乡继续读完小学。毕业后先在宣化实验中学读
书一年,后转入张家口一中初中班。这期间他曾要求加入冯玉祥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