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3 - 张家口政协
P. 213

拟议出具体办法,王振便指手划脚地发表了一番见解,表达了
                                干预政事的强烈欲望,惹得杨士奇生了气,三天没有上朝。张
                                太皇太后得知后,责令鞭打了王振,还命王振到杨府谢罪,并
                                严肃地对王振说,如果再干预朝政,就要杀掉你。但王振并不
                                以此为戒,依旧我行我素。一次,王振竟对四朝元老杨士奇、
                                杨荣说:“朝廷大事很久以来靠你们操劳,现在你们年事已高,
                                够疲劳的了,也该休息了。”这是王振公开要老臣退位,以便能
                                够专权。
                                    他为英宗出的第三个坏主意,就是打击耿直之人。于谦就
                                是王振打击的对象。于谦(1398~1457)是明代有名的清官,
                                浙江钱塘人,少年时十分仰慕文天祥的为人,曾在他祖父收藏
                                的文天祥像上撰写赞词,并悬置座旁,立志学习文天祥“殉国
                                忘身,舍生取义”的抱负和气节。十七岁时,于谦写过一首叙
                                述自己志向的诗《石灰吟》,诗中写道:
                                            千锤百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
                                    他二十岁考中了进士,决心报效国家。在巡抚山西、河南
                                十二年期间,在赈济灾民,安抚流民,发展农业生产等方面,
                                成绩显著,在百姓中有很高的威信。于谦廉洁自律,身无长物,
                                每次入京办事,从不到王振处送礼,王振便衔恨于谦。正统六
                                年三月,王振趁于谦上书要求调回京师,并推荐孙原贞、王来
                                代替他任山西、河南巡抚之际,指使右通政李锡弹劾于谦说:
                                这是对朝廷不满,借久在外地任职发泄情绪。王振又乘机大进
                                谗言,终于使于谦蒙冤入狱,论成死罪。王振这一倒行逆施,
                                激起朝野义愤。山西、河南的官吏、士绅数千人自愿到京,在
                                皇宫外“伏阙上书”,为于谦伸冤。迫于众怒,于谦入狱 3 个月
                                后被释放,但却官降二级,由兵部侍郎降为大理寺少卿。
                                    王振就这样凭借英宗的宠信,打着英宗的旗号,一步一步地把
                                权力窃取在手中。王振在英宗正统元年到七年这个时期,虽然权力
                                逐渐煊赫,但由于张太皇太后的健在,三杨依然掌握着一些权力,

                                                                                      185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