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6 - 张家口政协
P. 156
(一)
1908 年 5 月,“四姑”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其父李赋天
14 岁中秀才,1913 年到河南开封考取举人未第,返家后倡办柴
沟堡女学堂。由是,“四姑”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当她 8
岁进入女学堂时,立刻显示出聪颖好学、遇事多智、胆识超常
的个性。她做的作文和算术,经常作为示范性作业张帖在学校
院内。
1924 年 8 月,她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宣化初中并顺利地考取
了众多考生争考的北京名牌北师大附中高中班。入校不久学生
会改选,她和同班的罗素同、朱艾江同时入选,担任了《学生
月刊》主编。在她主办《学生月刊》期间,摒弃专一色的无病
呻吟、风花雪月散文,增加了诗歌、小说、戏剧等,而且多选
用言之有物、具有时代特色的文章发表。
在二十年代,时值军阀混战,北洋政府腐败卖国求荣,在
北京发生了段琪瑞镇压学生的“三·一八”惨案,北师大女学
生刘和珍被枪杀。为此,她异常激愤,一连几夜不睡编出一期
刊物,大量刊登惨案真相以及各大院校和社会各界声讨反动派
的文章。她还写了《读书究竟为了什么!》,痛斥当局时弊和学
校为虎作伥的丑态。这一行动引起校方密切注意,把她视为捣
乱作祟的危险分子严密监视。
1927 年 10 月,她与志同道合的罗素同、朱艾江深切感受
到书是再不能读下去了,决定离校出走南下投奔革命队伍。她
们从北京出发,历经天津、厦门、汕头、香港、南京,几经周
折历经磨难也找不到革命队伍,无奈只好分手各奔前程。她到
上海找到先她在那里搞民主革命活动的她的大姐李淑惠,这才
在生活上有了依托。
当时,她的大姐正患肺病卧床不起,自然她担起看护病人
这一角色。不久,她大姐意识到这样下去会耽搁她的前程,劝
说她返回北京报考大学深造。
1928 年8 月,“四姑”由上海返回北京,决心报考大学。可是,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