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9 - 张家口政协
P. 159
荒》、《血泪仇》等戏也相继上演了。情况越来越好,每个演员
的情绪都很高涨,再不发愁吃不上穿不上了,艺人们第一次尝
到了翻身的甜头。
记得那时郭兰英在桥西演晋剧,每逢文艺界开大会或学习
时,我们都在一块,很团结,很融洽。这个时期,使我懂得了
好多知识和革命道理,政治上受益很大;深深感到没有党,就
没有老百姓和艺人们的出路。同时,由于与新文艺工作者接触
频繁了,使我吸取了很多现实主义的表演技艺和艺术手法,影
响之深、之大直到如今。所以,每当想起在张市的这段历史,
就会思绪万千,念旧之情殊深!
本文作者简介:赵丽蓉,著名评剧演员。出生河北省宝坻县的一个
贫农家庭。小时候演过彩娃子,六岁开始登台,后拜马金贵为师,曾受著
名评剧演员芙蓉花的亲授,十六、七岁时已能独演主角戏。后随芙蓉花走
南闯北,曾到上海、沈阳、天津等地,在张家口也演出了五年多。北京解
放后,她与新凤霞等一起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委演出团体,后转到中国
评剧院至今。曾担任北京西城区政协常务委员。
写于 1982 年 12月3日
毛 毛 旦
毛毛旦,名王云山,山西汾阳人,幼年学戏,青年成名,
为山西、绥远和察哈尔一带观众所熟悉。他饰《六月雪》中的
窦娥,《二度梅》中的陈杏元,《女起解》中的苏三,作戏细腻,
声情感人,尤其他唱腔中别具一格的“吆喝喝嗨”,群众一听便
知“这是毛毛旦”,故“看了毛毛旦,三天不吃饭”之美誉广为
流传,曾被灌制留声机唱片在各地发行。1943 年来张家口,先
住同德戏院赵步桥戏班,后在新新、庆泉、旧园和市郊、崇礼
等地外出演出。当时年近半百,演戏不如早年,加上沾染不良
嗜好,生活潦倒,1945 年我军解放张市后,由于毛毛旦无依无
靠,得到共产党和政府的关怀,由旧剧联合会第五分会负责供
养,1946 年 9 月 8 日上午 11 时,逝世於南营坊同德戏院下处,
终年 59 岁。之后旧剧联合会购置棺木,隆重祭典,葬於西山坡
下,以此告慰献身晋剧一生的著名老艺人。
(文史辑)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