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5 - 张家口政协
P. 115

放后成为一代名歌唱家的郭兰英参加革命,她随华北文工团撤
                                出后在联大学习。在庆丰动员花淑兰未成,现有名的赵丽蓉当
                                时在评剧团演老旦。

                                                    1996 年 5 月 27 日  上海


                                              多松年遇难地点为清河桥畔

                                    针对在张家口盛传一时的“钉死说”(即传说多松年(即多
                                寿)烈士被敌人用五个一尺多长的大钉子活活钉死在大境门城
                                墙上),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杨继先在领导的支持下,用
                                了多年业余时间,认真走访、调查与考证,积累了大批资料,
                                终于写出了一万余字的调查报告,弄清了多松年烈士牺牲地点
                                为清河桥畔(即大铁桥附近)。原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著名教授
                                胡华早在 1946 年就撰文证明了多松年(即多寿)在张家口的牺
                                牲地点。文章题目为《张垣、京绥铁路工人阶级斗争纪实》,共
                                2 万余字,张家口早期工人运动的领导者肖明早在 1946 年为该
                                文写了序,由于当时国民党飞机轰炸等原因,未能出版,直到
                                八十年代初才刊在《河北文史资料选辑》第五辑中。进一步证
                                明了杨继先同志的调查报告的结论是正确的,从而彻底否定了
                                在张家口及各地传说的“钉死说”,向广大读者纠正了本刊第 6
                                辑(1985 年 3 月出版)中曾经宣传过“钉死说”的错误。该调
                                查报告得到了市委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本刊将在适当时机发
                                表,以正视听。现摘录胡华教授文中一段如下:“张垣工人优秀
                                的领袖共产党员多寿同志(蒙族青年),被抓入狱,受尽酷刑,
                                至死不屈,……遂被砍杀于清河桥畔,尸体由工人们掩埋在西
                                山坡的荒冢中,这是张家口为工人阶级事业第一个英勇的流血
                                牺牲者。”迄今为止,这是关于记载多松年牺牲情况的最权威的
                                文字资料,是胡华同志在 1945 年至 1946 年间走访了许多与多
                                松年接触过的工人后撰写出来的,是具有“三亲”(亲历、亲见、
                                亲闻)价值的重要文献资料。
                                                    (文史委供稿)

                                                                                       73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