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1 - 张家口政协
P. 261

职)、王友山、总务主任王君彦等,都是当时教育界有名望的教
                                师。这个学校也为我们党输送了不少人才。如曾任全国政协委
                                员、全国政协民族事务组组长马信(宣化人),张家口第一次解
                                放曾任怀安县人民政府秘书兼教育科长的张登元(我的叔父、
                                化名王仲,1946 年我军撤退时牺牲),都是由宣中高中毕业后
                                到解放区参加革命的。
                                   1935 年《何梅协定》后,华北局势岌岌可危,父亲转应了
                                绥远集宁师范的聘,和他的两位至亲好友赵之恒、岳遂五洽谈
                                了时局形势,约定了时局危急时,即到集宁找他,共同行动,
                                以谋报国之机。抗日战争开始后,赵之恒、岳遂五、靳啸天(张
                                家口师范教师)三人到集宁找到父亲,他们颠沛流离、历尽艰
                                险,几经周折,到了大后方西安。当时平津学生流亡到西安的
                                成立“平津学生流亡会”组成赴南京请愿团,要求国民党当局
                                实践国共两党“抗日爱国统一战线纲领”,积极领导全民抗战。
                                父亲和相随的三位好友都以北平学校毕业校友身份参加了赴京
                                请愿团。大部分赴京学生参加了不同岗位的抗日工作。靳啸天
                                也参加了汤恩伯军政治部工作。1937 年 11 月,淞沪抗战失利,
                                国民政府西迁武汉,父亲和赵之恒、岳遂五应西安察省流亡会
                                函邀,二次重返西安。教育部在西安筹备成立国立陕西中学和
                                陕西服务团,收容察省、山西、河北三省区流亡到西安的中小
                                学教师和学生。察省同乡都参加了登记,听候分配。在此期间,
                                父亲在街上与北大同寝室的老同学邂遁相逢,喜出望外。这位
                                老同学(忘记姓名,是陕北人)时任陕北绥德师范校长,恳切
                                邀请父亲到该校担任了历史教师。由于陕北革命环境的熏陶,
                                给父亲初步奠定了革命的人生观。
                                   1938 年 3 月,国立陕西中学和战区中小学教师陕西服务团由
                                西安迁到陕南安康。服务团团委主任张位东等电邀父亲参加该团
                                领导工作。于是父亲辞去绥德师范工作,转到安康,带回马列主
                                义书籍及毛主席《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进步书籍多



                                                                                    - 251 -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