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9 - 张家口政协
P. 289

干干净净,牌匾案桌装饰一新,佛前香烟缭绕,灯烛常明,供
                                品摆满案桌,泰山奶奶安祥地端庄正坐,脸上露着笑容,仿佛
                                在为人驱难降福,接受人间香火。那高大的四大天王塑像,咬
                                牙瞪目,好似故意在吓唬胆小的游人。
                                    每年农历四月十八这天,赶庙会的、许愿还愿的人们涌向
                                卧龙山,通往卧龙山庙上的条条道路,推车的,骑驴的,步行
                                相随的,挑着担子的,三五成群,络绎不绝。骑在小驴背上的
                                媳妇,摇晃着身子,得意洋洋,后边步行跟着的是丈夫,头戴
                                大草帽,身着白衣黑裤,脚蹬千层底布鞋,显得很神气。上庙
                                顶礼膜拜的人当中,越是虔诚过甚之户,便是盼子心切之家。
                                尤其在子孙庙、眼光庙内,一些求子心切的青壮年夫妻,双双
                                把二尺红头绳套在庙堂内赤身发胖的泥塑婴儿脖子上,然后说
                                声“来吧”,扭头走出子孙庙堂。有的人把扎好的纸眼睛虔诚地
                                挂在眼光庙绳子上,以了却自己的心愿。
                                    更有趣者为“扫寺”。相传,凡家有不满 12 虚岁的孩子,
                                不论男女都归泰山奶奶掌管,奶奶有权送生,也有权收回,所
                                以,有孩子家,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有的初八、廿八)都要把
                                孩子的“替身”娃(即泥捏的小娃娃)送至庙中,以示孩子就
                                在庙中,无须收回,等孩子长到 12 虚岁,就不再属于奶奶所管,
                                得去庙里告辞。这就是所谓“扫寺”。做法是,扫寺的小孩,由
                                家长带领自带柳编簸箕和糜子笤帚到庙里,叩拜之后,由寺内
                                和尚协助小孩在庙堂地面四角和中间各扫一下,和尚接过簸箕,
                                用笤帚向孩子头上一敲,孩子朝庙外一跑,就算了事。
                                    在卧龙山庙会上历年有众多人不惜破费巨资施善、还愿。
                                所献者,有现金、有绸缎、有谷物、有活鸡、活羊、活驴、还
                                有土地,这都统称为“布施”。没钱的人便到庙上掏身子出苦力,
                                以表虔诚。他们有的担水、扫院,有的干杂活。因为来者均有迷信
                                的心理,所以干活认真卖力,就连临时请到山上帮助收管布施财

                                                                                    - 265 -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