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2 - 张家口政协
P. 72
只有十三、四岁,个别最大的也不过二十五、六岁。乡下的孩
子,不要说演戏,看过戏的都很少,最红火也不过是年节看高
跷了,根本不知艺术为何物。剧团的领导人也并非内行。但大
家政治热情高,都把演戏和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连在一起,当
做神圣的任务去完成,刻苦学习,虚心求教,不怕挫折困难。
每天清早村里老乡们还没有起来,我们就到河边山坡练嗓子,
对着二胡的音高练唱;整个白天,都在高大的核桃树浓荫下,
一遍一遍地排练。遇到曾在晋察冀根据地看过《白毛女》演出
的老干部路过,不管人家懂不懂文艺,一定请到团里来让他们
进行指导,不会唱不要紧,可以现身说法来教我们动作。就这
样,大家夜以继日地紧张排练,一个半月时间就把这部大型歌
剧搬上舞台和观众见面了。
当时根据地物质条件很差,军队和地方的生活都很艰苦。
我们每人每天只发一斤二两小米票和五分钱菜金。灰粗布单衣
也发不齐,有袄没裤子。如果谁想找两个零花钱,可以在休息
的时间到山坡砍柴卖给伙房。剧团的装备是白手起家。好长时
间,我们只有“一、二、三”(一个小小的画妆箱子,两盏汽灯,
三件简单的乐器)。演戏化妆的油彩,全都是自己熬猪油加食盐,
和上锅底灰、胭脂、石黄等颜料配制的。每到一地演出,先要
向老乡们借门板搭舞台,借衣服当戏装,借家俱做道具。有时
候服装借不齐,饰农民的演员就临时和台下的观众换穿布衫,
马上登台。
生活尽管艰苦,斗争尽管残酷,但由于思想政治工作好,
大家心境乐观,情绪饱满。我们从油印的《冀热察导报》上学习
毛主席的《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蒋介石政府已处在全民的
包围中》等重要文章,大家热烈地讨论,信心很足。那时因为经
常露宿,医疗条件又差,长疥的人很多,剧团专门组成一个疥号
班。还有些人患其它的病。但都是带病坚持演出,绝不使工作受
影响。演完戏已是半夜,卸装回宿舍,点燃谷草,脱光身子,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