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4 - 张家口政协
P. 54

许多景致和人物均取自这个村庄。小说中塑造的那个能干、清
                                醒、但对困难有所顾虑的主人公张裕民的形象,就是以丁玲的
                                老房东、当年温泉屯党支部书记曹玉明为模特的;当年温泉屯
                                的妇女主任在一九五四年曾对丁玲说:“哎哟,你写我写的挺好,
                                可怎么把我的名字给改了呢?”书中的黑妮、刘满、文采等人
                                的形象也都是丁玲在涿鹿一带搞土改时“凭借一刹那时间的印
                                象和联想创作出来的人物”。如今温泉屯村十字街口仍挺立着一
                                棵“合欢树”,就是丁玲在书中描写的那棵“槐抱榆”……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反映土
                                改运动的长篇小说,一九五一年荣获斯大林文学奖金二等奖,
                                使丁玲的影响超出了国界。丁玲用部分奖金在温泉屯村盖起了
                                一座文化站,意在帮助那些翻了身的农民丰富文化生活,提高
                                文化水平。
                                    解放后,丁玲身居高位,重任压肩,仍念念不忘温泉屯的
                                乡亲们,她曾几次重返桑干河畔,看望那些日夜眷恋的农民朋
                                友。温泉屯的人民信任她、热爱她、尊敬她。
                                    一九五四年丁玲开始写《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续篇——
                                《在严寒的日子里》。一九五六年写好了前八章,约四万多字。
                                这时风云突变,厄运降临,一九五五年丁玲被错定为反党集团
                                头目,一九五六年又被定为大右派……
                                    丁玲颠沛流离,饱经优患,在痛苦、磨难、屈辱中,仍和温
                                泉屯的人民心心相印,息息相关。她在北大荒的逆境中,一有机
                                会便顽强执着地笔耕着《在严寒的日子里》,好容易写了十二万
                                字,“文革”开始手稿统统失落了。一九七一年至一九七五年丁
                                玲经过四年孤寂的铁窗生活后,被送到山西长治滴谷寺下的嶂头
                                村,她“好象又回到了温泉屯”,她不顾年迈和多病,在偏僻的
                                山村里,在微弱的灯光下,忘我地继续重写《在严寒的日子里》……
                                    岁月递嬗,风云变幻,多少年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温泉
                                屯的人民终于盼到离开了历史的丁玲再次出现。那年六月六日的

                                                                                     -46-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