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8 - 张家口政协
P. 238
存吹笛在阳原一带渐渐有了名气。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一九四○年三十七岁的冯子存,因生活所迫,一路乞讨,
流落到尚义县。他两手空空,孑然一人,因为吹了一手好笛子,
逐渐结识了杨维藻、李儒等几位民间文艺爱好者,自发性地凑
成了一个小小的不固定的演奏班子。共同的命运和兴趣,使他
们结成了莫逆。就这样,冯子存寄住在朋友家,在南壕堑一带
开始了卖艺生涯。他们还到与尚义连县的商都、康保、张北等
地演奏二人台咳咳腔、山西梆子、土秧歌、高跷会,挣些莜面
糊口度日。但是仍然维持不了生活,无奈,他又做起了小买卖。
在他的小卖摊前,经常会聚起一伙人来,大家只要嚷上几声:
“老冯吹一段吧!”他便从怀里掏出横笛,吹了起来,辽阔的塞
北,响起了他悠扬的笛声。经常是演了一段又一段,笛声使演
奏者和听众都暂时忘了人间的烦恼和生活的辛酸,人们赞誉他,
叫他“吹破天”。当时喜欢吹奏的曲子主要有“八板”、“撤荞麦”、
“喜相逢”、“串河湾”、“放风筝”等。有时,他还和几位穷朋
友凑在某一家的土坑上,吹的、拉的、打的一齐来,自演自赏,
乐在其中。就在这些登不得大雅之堂的演出中,他不断吸取民间
艺术的营养,逐步提高演奏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渐渐地达到
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他的悦耳动听的笛声在察哈尔、张家口一带
很受群众欢迎,简直轰动了塞外。老百姓把他的笛子誉作“神梅”,
学鸟叫赛百灵,论气功吹破天。“吹破天”三个字代替了冯子存
的名字,每当人们听到他的笛声时,便高兴地说:“听!吹破天
来了!”一九四六年在尚义县街头演奏时,突然一个国民党兵痞
闯入人群,嘻皮笑脸地要看看这支笛子有什么奥妙,死乞白赖地
把笛子夺跑了,跟谁去讲理呢?一支普通的竹笛,它虽然没有光
彩,然而在他眼里却光芒四射,它虽毫无奇异之处,但在珍重者
的心头却胜于任何稀珍奇宝。那时候弄到一支笛子,对于他来说
是很不容易的。县城没有乐器商店,丝绸商店每卖一匹绸,内里
卷着一支竹笛做卷绸的轴用,他的生活都难以维持,到哪儿弄钱
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