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8 - 张家口文史 总第五十五辑
P. 298
房间里,王凤琴正带领演员们抓紧排练,准备参加县里的
演出。作为公司的演出团长,王凤琴没有想到,他们从前在田
间地头哼唱的民间小调,不光能赚钱,还让传统的秧歌戏得到
了更好的传承。
扶贫工作队队长李向武告诉记者,曹疃村是典型的矿区转
型村,村里大部分男性都曾在矿上务工,收入不菲。2008年,
随着小煤矿关停整顿,村子一下子沉寂下来。
“不少人挣惯了所谓的 ‘大钱’,就不愿意辛苦种地,成了
大钱挣不上、小钱看不上的 ‘懒汉型’贫困户。”驻村扶贫之
初,刘宝武就跟工作队一起分析过村民致贫的原因。
思想上的问题,还得在思想上解决。就在工作队队员们上
268
炕头、下地头挨门挨户走访时,他们发现,村里的男女老少几
乎都会唱戏。这里的秧歌戏不仅历史悠久,还被列为第二批国
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腊月至次年二月,全村一街两戏台,
你登台来我擂鼓,相互比赛,热闹非凡。
“秧歌戏表达的基本上都是劝人向上、教人奋进的内容。”
李向武说,他们和村 “两委”干部商议后,决定好好利用传统
文化资源,开出了一剂 “文化方”,把擅长秧歌戏的村民集中
起来,成立演艺公司,一边整理传统剧目,一边编制现代剧,
在蔚县农村巡回演出。
说干就干。工作队向单位争取支持,为演员们购置了乐器、
音响等设备,还把曾经堆放杂物的房间改造成了排练厅,帮助
他们迅速开展业务。
“剧团共有 43人,其中贫困户 26人。2019年共演出 61
场,收入 20多万元,剧团人均收入 3000多元。”刘宝武深有感
触地说,文化扶贫不仅让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入,更让村
民懂得了幸福要靠双手来创造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