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4 - 张家口文史 总第五十五辑
P. 214

“家里不养奶牛了,有啥营生呢?” 郭建仁问。在元子河
                    村,三分之二的村民在外工作,村里剩下 100多名岁数较大的

                    人,这个群体是郭建仁最关心的。
                         “我在村里的康养小镇老年公寓建设工地干活哩,每天有

                    140元收入。”李忠会说。养牛场关闭后,村里有康养小镇、农


                    业园区建设等,吸收了一部分村民就业。


                         “这跟养牛比怎么样?”郭建仁问。

                         “收入少了,不过活轻闲了。之前养牛,每天早上三点就

                    起来喂牛、挤奶,干的活又脏又累,现在在家门口不用太忙就

                    有收入,而且儿子买房结婚后大的花销没有了,日子比以前还
                    好哩。”李忠会说。
          184
                         “等老年公寓建起来,可以到这里做一些服务性工作,就
                    有了工资收入;把家里的土特产卖给游客,又是一笔收入。以

                    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郭建仁说。
                         让大家生活越来越好,郭建仁的底气从哪里来?

                         此前,元子河村所在的东望山乡有一鸿福老年公寓,由于
                    交通便捷、服务周到,经常一床难求。相比之下,元子河村具

                    有同样的区位优势,新建的老年公寓山环水绕,适宜居住,各
                    方面的条件更为优越。

                         “我们根据鸿福老年公寓进行分析发现,无论是本地还是
                    京津都对高质量的养老有极大需求,而我们这里恰恰能够提供

                    优质且对口的养老服务。一名老人每年平均可以带动一百人次
                    来访,村里养老公寓的一期完工有 300个床位,每年将会有两

                    三万人次来村。”郭建仁说。
                         此前,郭建仁还创新试点了 “流动大食堂”,能够为外地

                    游客提供餐饮、土特产等服务, “村民们将家里生产的杂粮等
                    特产卖给游客,虽然在家门口,但价格不比市场价低,这是又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