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4 - 张家口文史 总第五十五辑
P. 124
3月 14日,我作为帮扶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政协秘书处包联
的高山堡乡高山堡村和北滩村的部分贫困户进行民情走访。同
时,我又是贫困村的帮扶责任人,负责高山堡村和北滩村共 5
户,其中有 2户未脱贫。
和这些 “钉 子 户” 们 聊 完 以 后,把 情 况 简 单 分 为 以 下
三类。
第一类是本身对脱贫政策和脱贫措施理解有偏差的,对帮
扶责任人也有误解。
高山堡村 63岁的李富就是其中一员。我打电话说想去家里
坐坐看看老人家。李大叔接了电话听明白我的意思后,语气满
带抱怨地说道,有啥看的?给钱不?你们这些干部入户就是发
94
资料拍照片,空着两只手,一趟一趟溜干腿,还老麻烦人!
被贫困户怼过的干部不在少数,针对这样的情况,干部们
首先要做的就是拉近距离,增进理解。
在李大叔发完牢骚后,我半开玩笑地说道,我给钱,只要
我们能见一面!
按照李大叔电话里的指点,我很快找到他家。李大叔是位
精瘦的老人,头发花白稀疏,感觉眼神不太好,看人总是贴得
很近。面对面谈李大叔的语气好了很多。我和大叔边拉家常边
聊村里的变化:村民喝上自来水,土路变成水泥路,村里危房
全部改造,孩子没有念不起书的了,村民也没有看不起病的了,
网络通了,路灯亮了,村前村后植树绿化,院墙美化,现在的
村容村貌和前几年比,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怎能说我们干部
没干事呢?
李大叔听后,嘿嘿一笑,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说,开玩笑呢,
别当真!
第二类是情感和生活上缺少寄托的。不是不想努力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