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5 - 张家口政协
P. 165

贺天民和他的《商业日报》




                                世人均真神经,迨收容不暇之日,即变为中华疯国也!
                                    父亲还是十足的戏迷票友,因此他的报纸有关戏剧的广告
                                占了很大篇幅。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举两得的事,既满足自己看
                                戏,又可较多地收取广告费。当时的收费标准是“每日每方寸
                                刊费三千五百元(旧币)”,如李少春、袁世海、高玉倩在建国
                                堂演出的广告占版面约三十方寸,则每日可收入十几万元,相
                                当于七八个全月报纸订户的收费。晋剧之根在太原,而其名伶
                                发迹却在张家口。庆丰剧院门前立着一个纸牌,上面几乎天天
                                写着丁果仙、陈玉英、牛桂英等人的名字。晋剧与京戏并驾齐
                                驱,演出剧场一票难求。除了当时不入大雅之堂的魔术、琴书
                                等,无论那路戏团到张家口,其班主名角无一例外地都要到《商
                                业日报》“报到”。报社是他们的第一落脚地。
                                    报社的广告宣传成为以后研究戏曲史的重要资料。下面节
                                录网载的一段文字——
                                    网文《旧报残闻》:“包头旧城拆迁中,发现了 1949 年前留
                                存的 22 种报纸。张家口出版的《商业日报》残片中留有包头晋
                                剧名伶水上漂(王玉山)在张家口庆丰剧院演出的广告。1947 年
                                7 月水上漂应《商业日报》和《绥闺晚报》社的邀请同夫人金
                                鱼生、女儿王巧云在庆丰剧院演出,同台演出的还有刘玉山、
                                七百红、马武黑、苏玉兰、牛桂英、刘玉蚕、筱桂凤等。演出
                                剧目有‘南天门’‘凤台关’等。1947 年 7 月 15 日《商业日报》
                                刊文‘水上漂叫座魔力之大矣’。这为研究包头戏曲史提供了重
                                要的史料”。
                                    他不仅酷爱看戏,而且会唱。常见戏剧名家如袁世海、高
                                玉倩、丁果仙在报社与他谈笑风生,一起清唱。如果说父亲对
                                社会还有什么贡献的话,应该是戏剧。山西梆子在张家口的发
                                展,他起了推波助澜和穿针引线的作用。

                                                          - 139 -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