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5 - 张家口政协
P. 145
百年药铺“春生堂”记实
民,同时也不能在宣化府居住下去,于清乾隆十二年全家人口迁
移至西宁县(今阳原县)八马坊村务农。无官一身轻,梁氏第十
世后裔梁仁,幸庆梁家未被满门抄斩,变卖家中的一些财产,在
八马坊置买了田地,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农耕生活,也都
消遥自在。在务农时期,他认为梁家习武不成,但必须教育子孙
后代识文断字,学习文化,将来也有出头之日。
开办“春生堂”药铺
在迁到阳原后梁氏的十二世祖梁继业时,因他读了几年私
塾,有点文化,不愿在家务农,就拜本村的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中
医为师,每天坐堂门诊,掌握望、闻、问、切技术,一有闲空时
间就背读张仲景的“伤寒论”,孙思邈的“千金要方”,李时珍的
“本草纲目”和中药“十八反”,在掌握了这些技术之后,就在
本村开始行医,悬壶济世,治病救人。宣统元年(公元 1909 年)
后到化稍营开“春生堂”药铺,当坐堂医生。梁继业于民国十四
年病故,其长子梁兴汉受家庭的熏陶,少年随父学医,并博览医
书,联系实际,总结治疗经险,在临床实践中,应用西医的诊疗
方式,结合中医的辨症治疗手法,治好很多疑难杂症,在群众中
有很高的威望,成为化稍营一带的名医。一堵泉童冠贤先生,当
上国民政府立法院长后,迁居北京家中有人患病,仍回老家请梁
兴汉治疗。
国民党第十二战区司令傅作义将军,在抗战期间,连日操劳,
饮食不周,患肠梗阻,找医生治疗需做手术,因战事吃紧,不能
住院治疗,遂在张家口请名医诊治,后来找到梁兴汉服五付中药,
将顽疾除去,把病治好,傅作义为回报梁兴汉医生,用金粉亲笔
书写“春生堂”三个大字,制成牌匾送到化稍营,悬于药店门
- 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