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7 - 张家口政协
P. 107
苏蒙联军烈士纪念塔鲜为人知的翔实史料
村南的野狐岭,属阴山支脉,海拔 1561 米,山高坡陡,形成坝头。
岭北地势逐渐低缓,岭南明显陡峭,成为坝上坝下的自然分界。
在野狐岭南北纵贯一个天然豁口,将野狐岭分开,形成一条通道,
它就是驰名的黑风口。黑风口是沟通华北内地和坝上各县乃至内
蒙古的南北通道,是河北内地的北大门,地处咽喉位置,历来为
兵家必争之地。
1933 年 5 月 31 日,国民党政府与日本签订了《塘沽协定》,
将包括张北县在内的察北地区划为日本人自由出入区。同年 12
月 29 日侵华日军进驻张北县城。他们为长期占领张北县,扼守通
向华北内地的咽喉,于 1939 年秋,在其驻蒙军司令官根本博、参
谋长中川留雄的策划下,由驻守野狐岭日军第二独立混成旅团的
旅团长松浦松一、渡边渡指挥,开始在黑风口两侧山地构筑野战
阵地。仅张北县境一段,东起韭菜沟、西至春垦村 80 多华里的坝
头上,就修筑明碉暗堡 200 多个。全部工程以钢筋混凝土为建材,
统一构筑宽 5 米、深 4 米的战防沟壕。沿途绵延曲折 600 多华里,
明碉暗堡串在一起。内设指挥联络系统、军用枪支弹药库、生活
物资储备库、士兵生活设施等。重要地段(如狼窝沟东山上和里
脑包等地)都修有梅花式碉堡群,辐射四方,攻守兼备(见附图
1)。碉堡、地道、出入口都深埋地下,极其隐蔽,外人很难发觉。
苏蒙联军解放狼窝沟战役结束后,当时虽也经历过清理战场,但
至今仍怀疑在坝头一线还可能有未发现的弹药、生活用品储备
库……1960 年至 1962 年国家暂时困难时期,台湾国民党叫嚣反
攻大陆期间,沿坝头一线夜间就曾有信号弹发现,是否有潜伏日
特,秘密至今未被揭开。
- 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