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5 - 张家口政协
P. 75

察北牧场创业散记




                                民政府农业部机垦处处长张首三、察哈尔省农业厅厅长韩一钧亲
                                赴察北,与张北县委的同志写出建场勘察报告,认为坝上草地宽
                                阔、草质优良,并与内蒙古大草原毗连,有发展前途。第三,张
                                北建场交通方便,牧场距张家口不足 80 公里,同时境内二道渠
                                原为民国年间二十九军的养羊场,旧址依在,国有土地尚多。综
                                上所述的优越条件,得到了中央农业部的同意,决定在白塔正式
                                建立种畜改良场。
                                    建场的第二件大事就是移民工作,此项工作分别于 1950 年
                                春和 1954 年 3 月完成。
                                    1950 年,建场移民工作由察哈尔省察北行署牵头。种畜改
                                良场规划内的草滩、土地虽然位于张北、康保、沽源三县之间,
                                但是绝大部分的土地属张北县境。当时,三县派人参加了张北三
                                县召开的移民方案工作会议,会议解决的问题,除讨论制定移民
                                方案与移民政策外,主要是调换插花地、插花草滩和划定边界。
                                会议原则决定:①深入做好建场宣传工作,教育农民服从国家大
                                局;②给各县下达移民指标;③所有移民不准下坝落户,可在坝
                                上投亲奔友安家;④根据移民各户家庭成员状况,由政府发给一
                                定的开荒、建房、搬迁费用。认真评产,合理计费,当时每亩开
                                荒费平均 5000 元(旧币,合新币人民币 0.5 元),原有房屋以质
                                作价;⑤移民搬迁限定于 1951 年和 1952 年分别完成。
                                    根据会议确定的方案,张北县立即着手进行。1951 年先搞了
                                白塔附近的 7 个自然村,移民 80 多户。这 7 个自然村包括前白塔、
                                后白塔、雨成营、贺家村、羊盘沟、二道渠和老虎沟。1952 年又
                                搞了乌兰胡洞、范家沟等 12 个自然村,移民 150 户。
                                    1949 年 12 月 16 日,毛泽东主席率中国代表团乘专机飞往
                                莫斯科,与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
                                                           - 51 -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