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 - 张家口政协
P. 24

烽  火  年  代




                                了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进程。
                                    辽沈战役结束后,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便命令东北野战军迅
                                速挥师入关,与华北人民解放军一道,共同歼灭华北的国民党
                                军队。
                                    当时,驻守华北的国民党军队(蒋傅两系)共有 4 个兵团,
                                12 个军,52 个师,连同地方保安团,总兵力约 60 多万。分布
                                在西起张家口、东至唐山的 500 公里的地段上。由于内部矛盾
                                重重和美帝国主义、蒋介石、傅作义之间的利害冲突,因而敌
                                军在平津地区是固守?是南逃江南?还是西窜归绥呢?尚处于
                                举棋不定时候。美帝国主义出于其在华北的利益,主张傅作义
                                固守平津,采用各种方式进行拉拢,许诺给以军事援助。蒋介
                                石想南撤,坚守江南,以增强江南实力。而傅作义本身的想法
                                是平津能守则守,不能守即西撤绥远。经过一番明争暗斗,最
                                后,傅作义就把蒋系和傅系的兵力摆在了津沽、北平、张绥三
                                个防线上,形成一个 1000 多公里的“长蛇阵”,头在塘沽,尾
                                在归绥,形成了既是固守,又是准备从海上南逃,还可向绥远
                                西窜的态势。
                                    根据上述形势,毛主席正确分析了这个“长蛇阵”正是便
                                于解放军实行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斩头截尾,各个歼灭的好
                                机会。于是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制定了“将傅作义集团抑留华北,
                                分割包围,就地歼灭的作战方针”。
                                    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利用华北国民党军队认为东北人民解放
                                军在辽沈战役后必然进行休整,不可能迅速入关的错觉,毅然决
                                定:令东北野战军主力,在辽沈战役后,不做休整,克服疲劳,
                                迅速秘密入关,与华北人民解放军配合,出其不意地对华北的国
                                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包围。东北人民解放军 70 万兵力,遵照中央
                                命令,从11 月23 日起,取捷径隐蔽地挥师入关,分别经喜峰口、冷
                                口越过长城,陆续向迁安、丰润、遵化、玉田、蓟县等地集结,首先

                                                           - 2 -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