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1 - 张家口政协
P. 111

抗日爱国将领赵登禹率部驻防张北纪实




                                元——笔者),暨赵师长(指二十九军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笔
                                者)有鉴于此,拟将庙滩营坊及县城西公家建筑之旧营坊重新修
                                理。增筑房舍, 俾得各军队一律迁入,军民分居,善莫大焉。”
                                当时,一三二师移驻张北时,司令部就安在“万佛寺”内,官长
                                整天与神像为伍,实感不妥,有些士兵散居在民宅更有不便。赵
                                登禹为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不给他们添麻烦,经与地方政府
                                协商并得到大力支持,拨予专款修缮。官兵们在施工中亲自动手,
                                没有给当地群众添丝毫麻烦,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庙滩营垒的
                                306 间房屋与西门外营垒的 190 间房屋由过去坍塌不堪的样子而
                                今焕然一新。
                                    一三二师驻防张北期间,还为社会公益事业的建设做出了一
                                定的贡献。一是在西门外营垒前(现今中心林场南)栽植了大片
                                榆林,相传是宋哲元将军亲自指挥的。现今仍称“大榆树底”。还
                                在北门外营造了大片杨榆混交林,号称“树儿弯”,此名一直沿用
                                至今。在庙滩营坊内和西山上也造了不少片林。二是帮助地方修
                                整了张北城四条大街,并疏通县城内的排水道。县城的四大城角
                                处都用石条修砌了排水的“下水道”,这样,每逢下大雨城内积水
                                顺着“下水道”流入城外的护城河里。《张北县志》有言为证“……
                                县城主街民商杂居,市容不整,每遇大雨,泥泞不堪,行人没泾。
                                民国二十二年始行整修南北大街,继而驻军(指一三二师)及当
                                地政府,迭次续筑,故,各街马路才初具规模。”

                                                  剿匪除恶保一方平安


                                    旧中国时期坝上地区匪患猖獗,是骚扰人民生活的一大祸
                                害。由于土匪的频繁活动,长期以来,本县城乡人民有好衣不能

                                                           - 89 -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