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5 - 张家口政协
P. 155
詹天佑的革命精神
度、曲线最小半径、限制坡度、站台高度、车辆限界、机车载
重、车钩类型和安装位置等项标准提出具体建议。
在修建京张路时,詹天佑因地制宜引进国外技术、装备,
使这条路独具特色。勘测当初,为了取得理想的线路,他选测
了大小比较线七、八条之多。通过反复比较,根据当时的修建
经费和工期的要求,选定了关沟路线。工程设计中采用“之”
字形线路,穿越 1091 米的八达岭隧道,解决了最困难的越岭问
题。詹天佑认为这是在当时修建条件限制下,经反复筛选比较
后不得不采取的线路方案。他在主持川汉铁路修建工程时,曾
在 1909 年 9 月,与川汉铁路副总工程师颜法庆通信中称:“采
用螺线(即LOOP,今译套线)环山法总比采用‘之’字线
为优越,只要条件许可,就不要采用关沟段那样的线路。”
詹天佑在选定线路时,按照工(程)机(车)并重的原则,
在确定了线路的最大坡度时,同时注意选定引进机车类型,为
解决关沟段大坡道上行车问题,他专门向国外了解和引进“马
立特”大马力机车。1908 年,为关沟段专门购进的机车到达工
地。1913 年,当詹天佑主持修建广东省粤汉铁路时,又闻知美
国生产了适用于山区行驶的立缸齿轮传动谢式机车,就及时为
京张铁路引进这种机车试用。
詹天佑在主持修建川汉铁路时,针对川汉铁路连续在坡道
上行车,而且不断地通过山洞的特点,采用机车逆向推进方法,
以避免司机及旅客受机车烟熏。他还考虑到列车连续在坡道上
行驶时,挂在尾部的机车,其锅炉火箱一端的水位比另一端浅,
容易较快地被烧尽而发生事故,而提出了改进机车锅炉位置的
设想,以求机车在坡道上行驶时,锅炉内保持同等的水位。为
此,他曾于 1910 年 8 月 5 日写信给美国同学芬奇,函商美国机
- 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