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8 - 张家口政协
P. 108

教  育  春  秋




                                贤、何彭江、史维寰等等。到了 1962 年前后又调进了老教师蒋
                                观河,中年骨干教师赵恒忠、李焕章、郑家炘、高俊龙、谢福萱、
                                靡国梁、吴祖镏、王儒元、阮佩菊、杨永善等一大批老教师。一中
                                的领导,重视老师的学历。但又不“唯学历论”,要看是否有真
                                才实学,勤于钻研,更看重实际教学效果,还注意选拔本校的优
                                秀高中毕业生和中师毕业生,有不少人后来成为教学骨干,他
                                们都安排在教学第一线。对于学历高,而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教
                                师,则尽力帮助他们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我到学校那
                                几年,学校设有校工,天天为教研组打开水、扫地,对住在学校
                                的老师,每天早晨、晚上给送开水,冬天的晚上还给各屋的老师
                                生好煤炉。到了 1957 年“反右”后,这项服务就取消了,工人们
                                有的人改作其它工作,有的就回乡务农了。老师自己打开水、扫
                                地、生炉子,并把它和“知识分子思想改造”挂钩。学校设有老
                                师食堂,在走廊的东头一间大房子里。食堂有白色漆过的方桌
                                十几张,每桌有4条长板凳,打扫的很干净。每桌上都有醋壶和
                                酱油壶。饭菜可口,价格很便宜。校长、主任也和教师们一起排
                                队打饭,一起吃饭。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大家工资都不高,每
                                月六、七十元的比较多,老教师有八、九十元的,但不多。那时
                                候人们都感到安定、公平、和谐,都在努力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
                                作。五十年代初,学校组织老教师学习苏联教育学,一时间凯洛
                                夫等人的教育学、心理学成为老师必读。“五段教学法”、“百分制
                                改为五分制”,这些做法我个人体会到那时的老师们学习归学习,
                                并不是一切照搬,而是和民族的传统教学方法、老区的教育经验
                                结合起来,注重实际教学效果。对学生仍然是循循善诱,诲人不
                                倦,在教学上要求教懂、教会,能灵活运用,因此教学质量
                                仍然是扎扎实实的。其实,五分制在一中只实行了几年,就又



                                                           - 82 -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