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3 - 张家口政协
P. 303
记桑干河畔的战士作家张雷
但他不离开战斗生活的土壤,不离开战斗过多年的桑干河畔的
人民,仍然以一个人民公仆的身姿深入农村,同广大社员同吃、
同住、同劳动,并长期蹲点扎根于桑干河畔的农村。这时,农
村新生活的呼唤和日新月异的巨变,使他触景生情感慨万千。
从 1952 年起,他就萌发出要写出一本书的愿望。但写作是一种
艰苦的劳动,特别是对第一次撰写长篇小说的张雷来说,困难
更是可想而知。从那时起,他坚持利用下乡和工余时间,终日
废寝忘食地从事写作。由于功底所限,他写了改,改了再写,
反复不知多少次,他的眼熬红了、身瘦了,但是写作的毅力坚
韧不拔。1953 年,当第五稿写出后,华北局负责同志看了稿,
肯定了他历经千辛万苦取得的成果,也提出了进一步修改的意
见。为了使他的作品早日问世,组织上也提供了切实的帮助,
把他从共青团华北工委调到华北文联,从事专业创作。1954 年,
他对原稿作了第 8 次修改之后,终于定稿,30 多万字的长篇小
说《变天记》在 1955 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国发行。
那时的张雷还不到 30 岁。
1959 年,他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山河志》又由中国青年出
版社出版了。这两部长篇小说,写的都是桑干河畔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的革命斗争生活。小说中的许多人物形象、故事情节、
语言特点、人情风俗等都充满了“塞外”的风味,溢满了桑干
河畔浓郁的生活气息。当时,这两部长篇小说轰动了全国,广
大青少年对其爱不释手。可以说,这两部长篇小说是对桑干河
畔两岸劳动人民的赞美和讴歌,是作家张雷对他战斗过的地方
拳拳赤心的倾诉,这更是张雷对他第二故乡的无私奉献!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张雷调中国文联任党组成员兼联络
部长。他身居高位,不忘桑干河畔的人民,1957 年,他主动离
京、带领一批著名作家和诗人来到他的第二故乡——古涿鹿的
- 2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