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4 - 张家口政协
P. 64

张易自湖广。”这年官办的贡市,“三口共易马一万余匹。”这是
                                史载我市最早开设的马市。可惜开市不到两年,因战事又起,
                                大同、张家口便相继罢了市。
                                      隆庆四年(1570 年)由于北元首领俺答的孙子把汉那吉
                                投降明朝,宣大山西总督王崇古因势利导促成了俺答的归顺被
                                封为“顺义王”,化干戈为玉帛,给蒙汉边境带来了和平和安宁。
                                王崇古在时任太子太傅,吏部尚书张居正的支持下,使其所奏
                                《请通贡市疏》在“廷臣集议”中获得通过,将大同得胜堡、
                                宣府张家口开为官市之地,从此一直到明朝结束我们这一带的
                                汉蒙人民便和平共处、互市通商,呈现出新的景象:“在延袤五
                                千余里无烽火警,行人不持弓矢。近边水陆屯田垦治如内地。
                                墩台哨望之卒,以渐撤去。所省粮饷,岁不下十万石。”(《国朝
                                献征录》通贡传)。
                                      隆庆五年农历六月十十三日,张家口马市又在原址(正、
                                西沟街)正式开市了。这次马市仍为官市,首先有进贡使者携
                                贡品入市。按朝廷规定:“通计岁贡马不得超五百匹,使(者)
                                不得过百五十人。马分三等:上驷三十进御,余给价有差,老
                                瘠者不入。……以马价市缯布诸物给酬赏。”刚开市时,“日来
                                者以三百人驻边外,我兵五百驻市场,期尽一月。”后来由于
                                王崇古“广招商贩,听令贸易布帛、菽粟、皮革。远自江淮
                                湖广,辐辏塞下”,山西来的商贾尤多,逐渐发展成“岁以为
                                常,市各二日,每月又有小市。”贸易方式是以物换物,蒙民
                                以马、牛、羊、驼、皮张、畜毛等换取内地的绸、布、米、
                                茶、釜(广锅)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上不仅熙熙攘攘、十分
                                热闹,而且成交量不断上升,超过了嘉靖年间,成为闻名塞北
                                的万全市集。据《明代宣大山西马市考》记载:仅张家口、大
                                同、水泉营三市“官市易马七千匹,民间易马、骡、驴、驼、
                                牛、羊达二万二千多匹(头)。”到了万历三年,朝廷将易马数
                                量限定在三万二千匹以内,可年年突破。万历六至七年仅张家
                                口市一年易马就超过三万五千匹以上。”那时,天南地北的商人
                                麇集在张家口,很多人在此定居设店,长期从事对蒙贸易。《宣府
                                镇志》载:“张家口堡已是“贾店鳞北,各有名称。如:南京 缎



                                23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