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44 - 张家口政协
P. 544

不畏辛劳、锲而不舍是周清溪采写文史资料的又一个显著
                                特点。十多年来,他为了挖掘抢救文史资料,不顾年老力衰,
                                不避严寒酷暑,走访知情者近千人,往返行程 6000 余华里,
                                全县有 16 个乡镇所属的 80 多个村庄和单位,留下了他的足迹
                                和汗水。为获得翔实的资料,经常只身单骑外出,从不考虑风
                                霜雨雪。1994 年夏,他骑自行车去北洗冀采访,中途车子胎
                                破抛锚,只好推车前行,到了村后,因正值农忙,修车补胎的
                                人都下地不在村。无奈,采访完毕只得再推车回返,中途又碰
                                上雷雨倾盆,只浇得浑身沥水,两腿泥巴,步履艰难。多年来,
                                他栉风沐雨外出采访的情况,屡见不鲜。然而,在采访时,不
                                仅辛苦劳累,还往往碰钉子、遭冷遇或吃“闭门羹”。一次,他
                                为撰写蔚县名画家杨淑懋的资料,去西合营采访杨寿延老人,
                                当说明来意后,对方毫不客气地说:“我心情不好,没兴趣为你
                                提供资料,你找别人去吧!”周清溪感到十分尴尬,本想立刻告
                                辞,但又想到:要了解到杨淑懋的生前事迹,在蔚县非杨寿延
                                莫属,机不可失,尔后,他便厚着脸皮,没话找话与杨寿延老
                                人闲谈,尽量劝解对方心情好转,抛去不快,最后终于使其详
                                细介绍了叔父杨淑懋一生痴心习画的情况。
                                     周清溪一生坎坷,命途多外。而立之年全家被下放农村,花甲
                                之时女儿英年早逝,古稀之际患精神病 26 年的妻子撒手人寰。“半
                                生丧子,晚年丧妻”的悲伤和痛楚,苦苦折磨着周清溪。然而,不
                                管处境多么恶劣,人生道路多么曲折,打击多么沉重,并未使他消
                                沉、倒下,他坚持与命运抗争,始终未停下手中的笔,在痛苦中,
                                仍笔耕不辍,把采写文史资料视为使命和责任,努力完成。
                                    1995 年,他怀着对桑梓的深情,一心想编写《蔚州三字经》,
                                作为爱国主义乡土教材,多方走访研讨,倾心撰写,经增删 6 次,
                                修改 3 遍,花费了一年半的时间全稿得竣,由县政协付印。使全县
                                中学生、小学高年级学生人手一册,以便从极简要的文句中,了解
                                蔚县的历史沿革、人文地理、历代名人等史实,以进一步激发广大青
                                年的热爱家乡的情感。当我们看到天真活泼的中小学生喜读《蔚州三




                                503
   539   540   541   542   543   544   545   546   547   548   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