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34 - 张家口政协
P. 534
突然发现,他居然几乎每年都是全勤……
这时,我们就不难理解著名书法家王一新为什么将“人到
无求品自高”和“今古奇观”写成条幅送给杨继先;就不难理
解为张家口文史资料撰写了 10 万余字文稿的著名戏剧家胡沙
为什么称集张家口近现代政治、军事、革命斗争、工商经济、
文化教育、民族宗教、风物社会等门类齐全的张家口文史资料
是一部“百科全书”,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全国那么多将军、艺术
家、学者、教授、大学生、著名图书馆纷纷给杨继先来信,表
达他们对 600 万字的张家口文史资料的珍惜和珍藏,表达他们
对一个当代编史者的深深的敬意。
作为一个史者,我想在杨继先身上所体现的尤其弥足珍贵
的应该是硬朗而强健的人文精神。他曾不惜花去六年时间,走
访上百人次进行调查和考证,从而彻底否定了被舆论和新闻媒
介炒得沸沸扬扬的“敌人残酷地用五根大铁钉在大境门上钉死
了多松年烈士”的所谓“钉死说”,他曾秉笔直书,在报刊上撰
文澄明张家口大清河铁桥是 1924 年任张家口都统的爱国将军
张之江所修建而绝不是有些人所说的“是日本人修建”;他和同
事们经多方调查澄明了宣化解放的时间是 1945 年 9 月 2 日而
不是定论了近半个世纪的 9 月 8 日;他还通过对邓世昌后裔的
了解座谈澄明邓世昌是出生于 1849 年 7 月 19 日,牺牲于
1894 年 9 月 17 日,时年 45 岁,从而匡正了《辞海》条目“邓
世昌(1855—1894),时年 39 岁”……
还可以举很多杨继先对历史、文化进行澄明的事情。我们
不妨把每一次澄明都视做为一个史者对民族文化非常纯粹的精
神情结。而这种情结的不断完善,又不断提升着杨继先对民族
文化、历史的有效承担。
注:该文原载 1998 年 3 月 21 日《张家口日报》,后载 1998
年度《河北文史通讯》第一期,1999 年 4 月刊入全国政协《周
恩来同志倡导的文史工作四十年纪念集》中。本文作者梅洁,
湖北郧阳人,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一级作家,中国作
家协会会员。
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