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9 - 张家口政协
P. 229

和指导工作。重建工作也继续得到了全市、全省、全国人民、
                                人民解放军以及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国际社会的大力援助。
                                北京军区给水工程团在团长李国安率领下,给张北县 6 个乡镇
                                的 26 个村打成深井 60 多眼;中华慈善总会、香港红十字会等
                                10 多个慈善组织派专人赴灾区组织实施援建工程;世界银行向
                                灾区提供了项目贷款……
                                    灾区在地震后获得新生,张家口人用血汗浇铸的抗震精神
                                与世长存。这种精神是对江泽民总书记总结和倡导的“公而忘
                                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唐山抗震精神的继承、
                                发扬和光大,是耸立在张家口 430 万人民心中的一座丰碑。凭
                                着这种精神,张家口的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作在短短 8 个多
                                月的时间里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它再一次雄辩地证明:有党的
                                正确领导,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人民就能够紧密团
                                结在一起,无坚不摧,无往不胜!


                                                  杨六郎点将台重见天日

                                      北宋年间的爱国名将杨六郎镇守“三关”、北拒辽军的故事,史书有
                                载,在民间也广为流传。今天,杨六郎点将台已被发现,即将对游人开放。
                                     古将台遗址位于河北省雄县城东北处,邢村南端.过去,这里曾是一
                                个距地面高约 7 米的大土台,占地近 4000 平方米。1991 年,附近居民
                                建房取土,又在地下 4 米深处发现古栈道建筑群,大部完好如初。
                                     据县志载:古地道为“宋初守将杨延昭用于防守的地下室穴通道”,
                                是宋代雄县城内交通机关枢纽。暗道内建有聚集多人的屋穴,有供将领议
                                事的秘堡,有兵器室、隐体和防范敌人进犯的陷阱、翻板,有和敌人周旋
                                的迁回洞,有放灯处、有通气孔,有在地穴中监听地面敌人活动的窃听器
                                物。台下议事、台上点将,整个点将台集防、打、藏、走于一体。
                                     专家根据史料记载及对。邢村大台”古地道地下建筑群的发掘、考证,
                                确认此乃宋代“杨六郎点将台”无疑。
                                                                                      (文史辑)


                                188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