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5 - 张家口政协
P. 195
新建立的国民军,发动民众,着手清理水灾后的残迹。1925
年初,冯玉祥到达张家口就任西北边防督办,有鉴于水灾对民
众的危害,他责令张之江都统在通桥南面建起新的清河桥,拆
除了旧通桥,大清河才改变了模样。
当时,西沙河是一道明河,两岸没有护坡建筑,任凭河水
冲涮,而且河道又处在商业、手工业和居民的拥挤区,天长日
久河两岸上下倒满了废弃的杂物、炉灰、垃圾,不光水道越变
越窄,而且大雨一浇,太阳一晒,异味难闻,行人叫苦不迭。
1932 年春,当地各界人士对西沙河的状况实在看不下去了,
纷纷出头联络向省、县两级申请拔款,并在地方商界募捐协助
下进行治理。为彻底清除西沙河的脏水污物,在玉带桥东面修
筑了河坝,坝上覆顶,顶上盖商店门市用房,把明河改成暗河,
解决了河中乱倒脏物问题,改善了下东营东市场一带的市容和
卫生。但是,因经费不足,暗河只修到一多半即被迫中断,最
东头一段仍然继续脏乱不已。1934 年,将长青路的苗圃改建
成“太平公园”,把西沙河水引入公园变成数道小溪,从此,西
沙河水才逐渐太平下来,再未出现水患。
从旧时张家口的许多条街名看,差不多都与水有联系。象上
堡的东河套、坝岗底、西沟街、正沟街、水岔口,下堡的西沙河
街,美人沟、白家沟、黑达子沟、深沟街、水渠沿、大河套、小
河套、大河底、小河底、西河沿,东河沿、二道坝、黑石坝、沙
河路等。这些河道都是自然河道,也都先后程度不同地受过水的
灾害.尤其是从 1924 年那场大洪水冲断通桥、淹没桥东大片街
道后,人们都心有余悸,“谈水变色。”为防止水患,防水进屋进
院,有人想出安装水闸的办法。这样所有商号门铺、货栈客店、
手工作坊、居民宅院甚至学校和一切公共场所,都在自己的院
门、铺舍大门上牢牢地装上几尺高带有凹檀的木框,框中插入
一块块木闸板,平时把闸板放门旁,一遇水情,马上把闸板插
入闸植,板与板之间挤上破布什么的,水便进不了院子或铺面。
这是一种官方不管、民间被迫想出来的办法,二三十年代,店
铺、宅院安装闸板是很普遍的,现在有不少完好的旧房仍留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