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8 - 张家口政协
P. 128
自己做了点贡献,可党和人民已经给予了很高的荣誉,我不能
躺在‘功劳薄’上吃老本啊,现在国家有困难,咱不能不体谅。”
就这样,他于 1963 年 1 月回到家乡当了普通农民。
如果说战争年代的环境和生活条件限制我们去考虑个人利
益的话,那么,到了和平时期应该得到一点补偿吧?可是老英
雄的行动正好相反,他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在个人利益上作
出了更大的牺牲。
回乡后,杨世南同志立即投入农业生产第一线,为改变农
村面貌献计出力。后来,他被招聘为养路工人,负责路段养护
工作。为了护好公路,他带领全段工人,搬石运沙,精心护养,
并在道路两旁植下了树木。经过 5 年苦战,他负责的那几十里
全县最差的公路,一跃跨进了省级模范路段的行列。
70 年代中期,为了彻底改变靠天吃饭的状况,杨世南主动
找县委书记吴景珍同志,提出用桑干河水灌溉河南土地的建议,
受到了县委的重视,经过两年半的修建,“七一”大渠顺利竣工,
全渠跨越 6 个乡 50 个村,有效灌溉面积达 58000 亩。杨世南
同志也被任命为“七一”灌渠主任。从此,一个老英雄又在水
利事业上倾注了全部心血。
回乡之后的杨世南同志家庭并不富裕,几间普遍的土房,
座北朝南。用玉米秆围成的篱笆,算是他家的“院墙”了,室
内的摆设也再普遍不过了。很长时间内,只有两只木箱、早已
旧得掉了漆的一个柜子和部队赠送他的那台座钟。他的孩子多,
儿子结婚后,住房不够,经济紧张,“天伦之乐”的生活也时常
夹带着紧张的气氛。
一次,儿子、媳妇恳求他出去活动活动:“就凭你那堆军功章,
政府总得考虑考虑。你抹不下脸,把那些奖章拿出来我们去。”杨世
南琢磨了一会儿,真的打开箱子,但他拿出的不是军功章,而是几
张当年的合影照片。他把儿子、媳妇叫到跟前,指着上面的战友说:
“你们这几位叔叔伯伯当年有的和我在一个连,有的在一个营,年
龄都是十几岁、二十来岁,他们连家都没成就在战斗中倒下了。咱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