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6 - 张家口政协
P. 306
圣地。早在东汉末年,阪泉西北侧就建有黄帝祠,后经北魏道
武帝、明元帝重修。据《魏土地记》载:“下洛城(今涿鹿县城)
东南 60 里有涿鹿城(今黄帝城),城东一里有阪泉,泉上有黄
帝祠。”黄帝祠于明末清初被洪水毁坏,其旧址于一九五八年彻
底被毁。位于蚩尤寨上的蚩尤庙,估计是当地百姓自发建造,
文革前像倒庙毁,建造时间已无法考证。历经五千年荣辱,无
数帝王将相到此缅怀始祖的功德,仁人志士到此追寻始祖的英
灵,专家学者到此考查始祖的足迹,文人墨客到此抒发万端感
慨,海外赤子到此寻根问祖,黎民百姓到此祈求风调雨顺。
炎帝刀耕火种,始制耜,教民稼墙;尝百草味,发明医药;
织麻为布,做成衣裳。黄帝艺五谷,做宫室,采铜铸鼎,考定
星历,创造文字,合符釜山。随着历史的发展,炎黄精神已升
华为具有强大凝聚力的中华民族精神。
而蚩尤却因在涿鹿大战中,被黄炎联盟击败,长期被封建
正统史观、大汉族主义、成败论英雄偏见定性为“暴虐”、“作
乱”,以“叛逆者”的形象,被摒弃于炎黄之外。事实上,蚩尤
造五兵,仗刀戟大弩,威震天下,万民钦命,曾处在人类早期
冶炼和兵器制造技术的领先地位,对人类生产、生活、军事等
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后裔苗族一直尊蚩尤为始祖,其部
族经过五千年的融合,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蚩尤与黄
帝、炎帝共同开创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根基。
汉武帝时,司马迁“北过涿鹿”,在《史纪·五帝本纪》中
给后人留下了“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与炎帝战于阪泉之
野”“合符釜山”“邑于涿鹿之阿”等记载。此外,《列子》、《汉
书》、《水经注》等十多种文献对三大始祖在涿鹿的史实也有记
载。清道光十四年,保安知州杨桂森在其“涿鹿考辨”一文中,
又将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的史实进行了全面论述。
新中国成立后,众多专家学者对涿鹿县境内的黄帝城、蚩尤寨
等20 多处遗址、大量的出土文物进行了考查论证。特别是1995 年
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