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3 - 张家口政协
P. 263

息地消失了。
                                    那些天里,尽管一听到人们谈起李扬,张葆珍总要心惊肉
                                跳,但一想到柜底的“一万六”又给了她最大的祛惊安神之力。
                                后来,尸臭带来了麻烦,只有求助于香薰、洒来苏儿,以后又
                                请人打了水泥地面。他(她)们在公安机关侦破李扬案件攻势
                                步步逼近的情况下,始终在惊惊悸悸之中度日子。直到“文化
                                大革命”中两颗提到嗓子眼的心才掉进肚里。一天,乔世凯兴
                                冲冲地回家,背着孩子们向妻子报喜道:“为李扬案件,有人整
                                上公安局了,真痛快!”于是,喝起美酒,哼起小调。接着家里
                                的穿用摆设也开始弃旧换新了。高级烟酒,高级呢料,“多机”
                                “多转”,应有尽有。儿女结婚成箱成箱地买茅台酒,大讲排场。
                                    张葆珍供词中的关键性情节与公安部门通过大量侦调技术
                                工作掌握的证据完全吻合。二十一年前震动过整个山城的“李
                                扬案件”真相大白了,被歪曲了的历史终于恢复了本来面目。
                                    注:作者张景林现为市司法局副局长(正处)。

                                                为什么唐朝多书法家

                                    唐朝是我国汉字书法发展的鼎盛时期,其间书法家辈出,
                                名流云集。这是什么原因呢?近读宋人笔记,方知其中缘由。
                                原来这跟当时选拔人才的制度有关。唐朝“以字取士”的做法
                                十分普遍;而吏部则把字作为选拔官员的一条标准;有《选举
                                志》为证:“凡择人之法有四:一日身,体貌丰伟;二日言,言
                                词辩证;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制,文理优长。”正因如此,
                                所以当时的读书人竞相练习书法,刻苦钻研成风。于是,一大
                                批风格各异的书法家便脱颖而出了。这样,客观上就大大推动
                                了汉字书法的发展,使之达到了尽善尽美的程度。
                                                                              (摘自《人民日报》)
                                                                                           (文史辑)



                                                                                      235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