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2 - 张家口政协
P. 202
台剧种和《走西口》的剧情。身穿旧呢中山装的李满天同志,
表现出对群众生活很熟悉,很健谈。比如当说到“坝上三宗宝”
时,他就操着浓重的近似陕西的口音,说出“山药、莜面、大
皮袄”来,并一一介绍其特征及食用方法。当得知笔者爱好业
余写作时,远部长和李主席便询问写作情况和爱好,并予以具
体指导。
次日,他们骑马到县城西南十余里的蒙古营进行考察。因
一行人中,仅远部长带有一件呢料大衣,又不便到农村穿着,
其他人均着短衣,更不适应骑马御寒之要求,我们就从县委机
关干部中给他们借来几件皮衣。其中一件是用狗皮制作的,李
主席就诙谐地说:“应称东门貂,不能叫狗皮”。
出了张北城西门,面前横亘着一条大河。因正逢开河之际,
河水泛滥,河道被冰块堵塞,马不肯下水。陈国化同志就凭借
他原来从事多年基层工作,熟练的骑术,几趟往返,骑马过河,
一一将他们引渡过去。不过在同行者中,李满天同志的骑术还
比省里来的其他同志略高一筹。
到了蒙古营,住在德穆楚克家,可在吃饭上又遇到了问题。
细粮,他们不吃;粗粮,群众又觉端不出手,不好意思做。想
来想去,除每天喝点奶茶外,就按当地习俗,搞了点粗粮细做,
有山药烙饼、山药鱼子等,对此,他们倒很感兴趣。在深入生
活的几天中,白天召集村民座谈了解民俗民情,晚上就南行六
七里,到大洼村看村剧团演的“二人台”。当时,由自然村自愿
组搭的小剧团,条件极其简陋。乐器仅有笛子、四胡、鼓钹四
大件,演员也没啥行头,男角腰间系一条彩绸,女角头上罩一
条围巾,脸上稍敷点粉,一拉架式就唱起来。在面向观众的平
地上,点上两堆莜麦秸,既为演出照明,又为观从取暖。高亢
激越的笛音,烟雾缭绕的气氛,围坐四周的观众,使远部长、
李满天同志大开眼界。他们对所演的《乱席片》、《回关南》等
剧目很感兴趣。大概这也是他们平生第一次体验塞北风情吧!
记得远千里副部长回省后,在河北文学刊物《蜜蜂》上发表了一
组诗,抒发了这次塞上行的感受。这期《蜜蜂》笔者原来刻意保存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