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3 - 张家口政协
P. 143
之背,是华北抗战的最前线,是平西与冀东挺进热察以至收复
东北的一个前进阵地。它隔着平张路与平西相连,隔着平承路
与冀东衔接。1938 年 6 月,八路军第四纵队挺进冀东,在平北
播下革命火种,在 1940 年初,晋察冀军区挺进军司令员肖克将
军即提出:“巩固平西,坚持冀东游击战争,开展平北新的游击
根据地,是挺进军三位一体的任务”。“平北开展起来,便成了
平西及冀东、热河开展工作的前沿阵地,成了平西与冀东的交
通支点,也就是将来冀东与平西连成一体的接合部,是开展冀
热察地区游击战争所必须开展的地区。”
1940 年 1 月,冀热察区党委决定,重新开辟平北,抽调二
十余名干部,组成平北工作委员会,由挺进军九团八连和沙塘
沟三十多名游击队员组成平北游击大队,进入昌平后七村;4
至 5 月,十团 1050 人进入平北,开始了丰滦密游击战争;6、7、
8 月,七团进入又撤出平北。经过 1940、1941 年两年的艰苦奋
斗至 1942 年初,平北初步形成了由几小块游击区组成的抗日游
击根据地。当时平北地区共有:昌(平)延(庆)、龙(关)赤
(城)、丰(宁)滦(平)密(云)、龙(关)延(庆)怀(来)、
滦(平)昌(平)怀(柔)、龙(关)祟(礼)赤(城)六个联
合县。截至 1941 年 6 月,除滦昌怀外,其余五个县都建立了县
游击队。在比较巩固的村庄,青壮年组成自卫队,即生产又战
斗,仅昌延联合县,村自卫队就有 1740 人。党的建设工作比较
隐蔽地抓紧进行,至 1941 年底,平北党员总数达 1800 人。同
时还建立了农、青、妇各种群众组织。党群组织的建立和地方
武装的建设,在保卫和巩固地方政权,配合主力作战,粉碎敌
人“扫荡”“清剿”的斗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平北抗日根据地初步形成,成为伪满、蒙、华北接合部敌
人的心腹大患,“延安触角伸入满洲”,引起敌人惊恐,敌人
妄图以制造“无人区”,实现其摧毁平北抗日根据地、确保伪
“满”的阴谋。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