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5 - 张家口政协
P. 135

敌,血溅寒草,深入辽西。愤慨牺牲精神,屡挫顽敌淫威。本
                                可乘胜东进,肃清边氛。奈国军西退,我遂陷孤立。外有强敌,
                                内无粮弹,然犹振臂一呼,驱疲饿之卒,御精锐之师,裹伤而
                                战,以一当十,支持数月,未丧寸土。而天不我予,降雪没胫,
                                无衣无食,兵士因饥寒而死者,势将及半。际此时也,本欲以
                                身殉国,了却国民义务,乃以杀身成仁,深恐无补时艰,何若
                                含垢忍辱,徐图报称,藉资隙乘,血诚可质天日。目此后环境
                                压迫,倍增简敌之智;卧薪尝胆,难忘会稽之耻。刻幸与我抗
                                日友军立于同一战线,秣马励兵,旌钺东指,宁作战场雄鬼,
                                勿为瓦全虎伥,振 边疆,不胜悲愤,灭此朝食,还我山河。
                                临电神驰,伫候教言。刘桂堂宥(26)日未(下午1 时至3 时)”①。
                                    抗日同盟军收复康保、宝昌、沽源以后,其他地方的日伪
                                军向多伦狼狈逃窜。抗日同盟军初战告捷,声威大振,乘胜向
                                战略要地多伦挺进。多伦,位于滦河上游,是热察边界上的一个
                                重镇,元朝时属“上都”,明朝属“开平卫”,清朝在这里设置多
                                伦诺尔厅,是“口北三厅”之一。民国二年改为多伦县,并设察
                                东镇守使驻在此地。日军侵占多伦以后,即派茂木骑兵旅团和一
                                个重炮队三千多人及伪军李守信部一万多人驻防多伦,并在城外
                                构筑了两座八卦炮台,还在城内外修建了交通沟和电网等设施。
                                抗日同盟军收复康保、宝昌、沽源以后,日军将茂木骑兵第四旅
                                团和日军西义一第八师团布置在多伦至丰宁一线设固防守。7 月 7
                                日,抗日同盟军分三路总攻多伦。中路军李忠义部由黄土滩子一
                                带向多伦挺进;左路军张凌云部由黄土场包抄敌军后背;右路军
                                刘桂堂部苏致广师,由土窑洼截断敌军归路。吉鸿昌、邓文两部
                                为总预备队,进驻前后孤山。多伦城内的日伪军在城内筑有坚固
                                的工事,据城死守,并派人向驻在热河的日军铃木师团求救。铃

                                    ①天津《益世报》1933 年 6 月 28 日,刘桂堂通电反正,
                                宣布归顺抗日同盟军以后,被委任为抗日同盟军第六路总指挥。

                                                                                    - 114 -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