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 - 张家口政协
P. 36

一九四六年一月纪念“一·二九”学生运动时,成校长在
                                全校大会上介绍了这次学生革命运动的经历,并号召大家继承
                                “一·二九”的战斗精神。他说:“一九三五年,北京进步学生
                                要求国民党当局抗日举行了抗日爱国的请愿示威游行,一路高
                                呼着“一致抗日”的口号,他们不怕反动派的刺刀、皮鞭、木
                                棒和水笼,前仆后继地和军警斗争,高呼着“中国人不打中国
                                人”的口号,进行革命宣传。这种不畏强暴的爱国主义精神,
                                永远值得学习。”在纪念活动中,我们政治一班的同学都积极投
                                入宣传演出。曾参加过“一·二九”运动的张卫华同学连夜写
                                出话剧“血染一二九”剧本,第二天立即投入排练,一九四六
                                年“一·二九”那天在联大礼堂演出。参加演出的有张卫华、
                                郭平、健生、奇虹、化群、王黎、张怀素等。校内演出后,又
                                在市内演出过。许多学校都来观看,产生了一定影响。
                                    一九四六年初,由华北联合大学文工团和军区抗敌剧社联
                                合演出歌剧《白毛女》,由舒强同志导演,喜儿由王昆、孟平、
                                林白、陈群同志轮流演出,杨白劳由凌子风、牧虹扮演,黄世
                                仁由陈强同志扮演,赵大叔由张非同志扮演,穆仁智由叶央同
                                志扮演,黄母由孙琤同志扮演,王大婶由高维敬同志扮演,张
                                二婶由阿邸同志扮演,大春由吴坚同志扮演。基本上是延安时
                                的原班人演出,演出时场内十分安静,演到喜儿受苦时,场内
                                不断发出哭泣声,剧场反映强烈,连续演出数十场,轰动了张
                                家口。劳动人民的形象做为舞台主人翁出现,真实地表现了中
                                国人民的思想感情,它深刻、动人、新鲜,把我们引入到戏中
                                的情景,劳动人民过着受压迫、受剥削的苦难生活,不能再忍
                                受下去了,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这出充满
                                革命激情和民族色彩浓厚的戏,深深地打动了观众。我感到这
                                是自己有生以来看到的最美好的舞台艺术,它引导我走上戏剧
                                的道路,它使我感到自己的精神也升华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它
                                使我对革命充满了希望和为之献身的决心。

                                                                                     -28-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