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5 - 张家口政协
P. 115
此父亲尝尽了饥寒与屈辱。父亲的舅父是个晚清秀才,在村上
教塾馆,父亲在为人打零工之余曾随舅父念过几年冬学。十二
岁那年,家贫无依靠,父亲只身到涿鹿县长疃杂货店当学徒,
因受不了老板的打骂欺凌,中途逃回家中。成年后,经人保荐,
作了一名村学教员。
“七·七”事变后,共产党在昌平、宛平一带开辟了昌宛
根据地,同年夏父亲参加了革命。从此,他先后担任过县军用
代办所所长,区教育助理员、区长,师范教导主任、校长,专
区教育科长,师范学院院长,张家口一中党总支书记兼校长,
张家口市教育局副局长等职。并于“文革”前被选为中共张家
口市市委候补委员。
纵观父亲的一生,几乎有大半时间是从事教育工作。记得
父亲在世时,不只一次自问自答式地说过,“你爸爸七十二行该
算是干的哪一行呢?够得上是一个教师吧?对,就是个教师。”
在这之后,他每每总是自得其乐地摸着下巴上的胡茬嘿嘿
一笑。他这引人发笑的自问自答,使我在很幼小的时候就洞察
到他的内心世界,他是十分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的,这
种热爱可以说是发自内心的。
一九四七年七月,解放战争正激烈进行着,父亲与他的战友
奉命离开斗争的第一线,去组建冀察爱国公学,为即将诞生的新
中国培养年轻干部。他很快就爱上了这一群生龙活虎的青年人,
与他们结下了师生加战友的深厚情谊。平时,他亲自为学生上理
论课,形势紧张时,他又亲自组织领导学生们与敌人周旋。土改
运动开展后,他又领导着学员组成的冀察文工团深入农村作宣
传,并亲自登台演出。由于长时期的劳碌奔波,父亲患了严重的
目疾,加之得不到及时调治,很快就发展到双眼肿烂,看不见东
西。看到他手拄木棍摸索着与大家一起攀山越岭的情景,同志们
心疼极了,都劝他暂时避到老乡家中调养调养,可是父亲毅然拒
- 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