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5 - 张家口政协
P. 65

砺生先生谦虚待人,招贤纳士,有些从敌区流亡出来的人,
                               即予以收容作客。谈话总是满脸笑容,倾听对方意见,有的人呆
                               得烦了,想去延安学习。走时,要开护照,总部主管人不同意,
                               砺生先生说“来去自由嘛!”“为什么划小圈子,站小立场?不是
                               别的单位也有人开我们的护照吗?”结果,除开护照外,还发给
                               衣、被、盘费。(当时苏区不易行动,只有张砺生先生的护照还
                               可以通行。)
                                    榆林地方团体单位很多,收容所、赈济院、救亡会……等一
                               切公益福利事业,先生都慷慨资助,热情支援,毫不悭吝。记得
                               1940 年 8 月间,余随先生由总部赴榆林,途遇一老农,手持大
                               锄,蹲田畔而泣,甚悲。先生下马,席地而问之,老农指之曰:
                               “这是我家仅有的一块田苗,昨夜被偷割了一大片,我心痛啊!”
                               先生笑而慰之。立命侍从取二十元与之,作为补偿损失。当时吾
                               不同意,与先生争之,因此地左近非我部驻军之地也,先生笑曰:
                               “抗战军兴,农民最苦,你家每月供给三斗米,从何而来?”
                                    1940 年 10 月间,总部卫队与八路军一小支队发生磨擦,先
                               生从大局出发,毅然把总部和卫队连一律撤到榆林边沿刘千汉村
                               待命,化干戈为玉帛。这也是先生的一贯作风。
                                    砺生先生是个非常质朴的人物,他受命于国事蜩螗,山河破
                               碎之际,日夜操劳,启处不遑。奔波于南北,出入于敌区,风尘
                               仆仆,历尽艰险。平时生活极简朴,一贯与官兵同甘苦。穿士兵
                               之衣,食士兵之食,盘飧无兼味,杯中酒常空。不吸烟,尝笑谓
                               余曰:“人都象我,烟酒税就没收入了。你这烟、酒税局长就会
                               失业。”(我到总部前是河曲烟酒税局长)。之后,总部组织了一
                               个戒除烟酒同志储蓄会,绝大部分官兵自动戒烟酒,影响不小。
                               斯年,陕歉收,全部官兵待遇菲薄,先生之用意可谓深矣。先生
                               关心我们,我们敬爱先生,先生是一个很值得我敬佩的人物。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