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城乡养老融合体系
提高农村养老服务水平
民革市委 侯静
一是持续加强政策支持,完善保障制度。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保障老人在集体资产收益中的权益,盘活闲置农房,增加农民收入,同时提供价格可承受的养老服务供给。二是加大宣传优化布局,构建可持续运营模式。利用村广播、入户走访等渠道宣传养老机构优势,改造农村闲置资源,推行“中心带点”模式,鼓励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引入专业企业运营县乡设施,提升服务效率和利用率,强化土地和资金保障,构建可持续运营模式。三是深化医养融合,打通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利用县域医疗机构闲置资源增设老年护理服务,完善智慧养老平台,建立“专职社工+村干部+志愿者”三级巡访队伍,开展家庭养老床位试点工作。四是实施人才强基工程,提升专业水平。设农村养老公益性岗位,联合职业院校开设“农村养老管理”定向班,开展跨区域培训。五是强化组织保障,压实责任落实。把农村养老纳入县乡考核,推广桥东区“党建+智慧助老”模式,多措并举确保农村养老服务稳步提升。
完善土地流转定价机制
助力城乡融合发展
民盟市委 杨华平
一是构建市场化价格形成体系,激活要素配置效能。根据土地属性建立统一的土地流转价格指导机制,推广“协商定价+市场竞价”双轨定价机制。建立土地流转价格信息平台,定期发布区域基准地价、成交案例价格,引导经营主体合理定价。二是健全全链条服务监管体系,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培育和规范土地流转中介机构,加强土地流转服务人员的培训,为农民和经营主体提供专业化的土地流转服务。建立流转土地“一张图”管理系统,实现地块用途、地力变化、流转价格等信息实时监控。制定《流转土地负面清单》,严守土地流转红线。建立“定期巡查+随机抽查”的土地流转全链条监管机制。三是完善利益联结与权益保障机制,夯实融合发展基础。引导经营主体与农户签订长期流转合同。设立土地流转风险保障金,为农户提供保底收益。完善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配套政策,提高土地经营权贷款比例。加快构建城乡衔接的社会保障制度,将长期流转土地的农民纳入城镇职工或居民社会保险体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盘活土地资源
赋能城乡融合
民建市委 李艳
一是强化政策宣传贯彻,完善权属登记与配套细则。深入基层解读“三同”政策,构建科学评估体系,明确资本下乡支持细则。加快统一登记明晰权属,推行标准化合同与规范票据。二是分类处置历史遗留用地,建立“承诺+监管”制度。以土地二调结果为依据,设补办手续通道。明确禁转农用地范围及四类集体权利主体确权程序,推进集体与国有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交易。创新监管机制,允许市场主体承诺限期整改,同步加强用地后监管。三是四措并举,破解产业融合支撑瓶颈。统一准入标准,制定负面清单,细化分类规则。各县区建立集体土地基准地价体系,强化租赁监管,建立工商资本农地租赁审查备案制,设定违约退出条款。加速金融创新,优化“地押云贷”,开发专项供应链金融产品。四是“梯度调节+跨域协同+长效保障”,破解收益失衡困局。探索梯度征收调节金,按增值收益分档。整合农地资源跨域协同,形成“供应包”对接项目“需求包”。有项目有地块的直接供地,位置优无项目的地块提前储备,有项目无地块的通过异地入市解决,精准高效使用入市指标。
夯实快递产业链条
畅通城乡物流“双通道”
民进市委 贾涛
一是持续优化县乡村三级综合服务中心。在坝上、坝下物流枢纽县区新建或改扩建智能化分拨中心,实现邮件共仓共配共转。政企联动建设标准化寄递服务点,结合乡村现有资源推进标准化快递综合服务项目。二是强化冷链物流体系建设。规划设计田间保鲜仓储、预冷设施,在张北、宣化、万全等地建设冷链枢纽物流园。开通京津冀冷链专线,优化多式联运。做强“冷链+品牌”项目,提升农产品销量和附加值。三是构建城乡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升级“张运速递”平台功能,接入农业合作社、快递企业、商超、运输等数据实行共享。利用大数据算法,整合城乡配送需求,优化配送路线,减少空驶率。四是深度整合资源并深化产业融合。推动“快递+电商+特色产业”融合,从源头端整合资源,在云仓储配拣、品牌打造、物流配送等环节共建共营。推行快递与快消品“统仓共配”模式,成立快消品企业联盟,不断打通城乡物流“大动脉”与“微循环”。五是建立健全快递服务业人员监管措施。建立快递企业标准化培训基地和认证体系,引导物流企业完善自身管理体系,科学设置管理和一线从业岗位。
双碳引领 数字赋能
创新绿色产业协同发展路径
农工党市委 李占林
一是构建“绿电+数字”城乡协同产业体系。实施“绿电本地化”工程,对绿电数据中心、农产品加工企业给予电价补贴。推动农村分布式光伏装机量三年倍增计划,实现清洁供暖全覆盖。二是深化数字乡村与农业全链条融合。开发“张垣农链”区块链平台,推广元子河智慧农场经验,在特色产区建A I种植模型应用基地。开发“张家口数字乡村”综合服务平台,构建一站式服务。三是强化数字要素支撑体系建设。建立农村集体土地数字交易平台,推动“绿电贷”“碳汇质押”金融产品创新,设立数字普惠金融试点建设。建设“张家口农业产业大脑”,开发数字应用模块。四是均衡配置城乡能源数字公共服务资源。推进县域重点区域5G全覆盖,提升农村远程教育接入率,建设新型能源农业综合体,拓展智慧公共服务应用场景。五是激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生态价值。制定城乡融合专项规划,开发林业碳汇项目,探索建立区域碳交易中心。发展生态旅游,推动官厅湿地等景区接入“京津冀文旅数字地图”,打造“生态+旅游”模式。
把握城镇定位 发挥城镇特色
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九三学社市委 苏亚丽
一是把握功能定位,做好城乡发展规划。明确各县区功能定位,发展组团式、网络化城镇体系,以县城为载体提升承载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县城与小城镇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激发城乡经济活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构建“县城中心-乡镇纽带-农村腹地”格局,重点发展本地农产品加工和民营经济。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向非农产业转移,保障进城农民与市民同等权利。加大农业基建、科技投入,培养“乡土人才”,鼓励城镇资本人才下乡,带动农民增收。三是加强综合治理,提升宜居宜业水平。推动减污降碳扩绿协同,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镇。推进城镇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着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镇。创新城镇治理理念,着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镇。四是保护历史传承,发挥城乡文化特色。深耕保护泥河湾、三祖、蒙元、长城、红色等多元历史文化根脉,完善城镇风貌管理,保护历史文脉、人文地理与自然景观,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建设崇德向善文明城镇。
关于优化市场环境
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
市工商联 葛一娴
一是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加强对市场主体的实时监测和动态监管。以“数字+执法”为突破口,推动执法全流程在线办理。建立健全举报投诉机制,对举报属实者给予奖励。二是完善要素市场,促进城乡资源合理配置。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加强土地流转的中介服务和纠纷调解。发展农村金融市场,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开发适合农业产业特点的信贷产品。优化人才市场机制,制定人才引进优惠政策。三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投入,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完善农业科技服务推广体系,建立农业科技专家库和服务团队。强化市场信息服务,加大对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乡村企业和农户获取市场信息提供硬件支持。四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引导企业、农户、合作社等主体通过签订合同、协议等方式,合理分配产业增值收益。成立专门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纠纷调解机构,解决利益分配过程中出现的矛盾。
以农村形态的资本重构
推进我市城乡融合发展
市政协委员 徐开宇
一是深化土地确权赋能,筑牢资本运作根基。建立完善权属体系,解决集体所有权虚置问题。建立土地产权电子数据库,一户一码登记闲置农房。村集体集中托管散户土地,通过“连片整理+竞价发包”降入市成本。以农垦为龙头打造饲草养殖加工链,为连片流转区提供农机服务降本。二是创新土地利用模式,畅通城乡要素循环。深化集体经营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建立公平透明规则和收益分配机制。依托农垦农机服务平台建立“城乡要素交易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升级冷链物流产业,建设区域分拨中心,降低物流成本。建立“酸枣仁G A P基地+提取加工厂”,建研发中心提升效益。三是培育多元市场主体,强化利益联结与风险防控。推动农民向“股东+职业经理人/产业工人”转型,共享股权收益。推广“村集体+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建立现代治理结构,实施土地流转风险保障金及“实物计租、货币兑现”机制。通过“带头人赋能”提升村资产管理能力,规范土地入股评估登记分红流程,盘活村集体闲置资产,通过“资产抵押+农垦担保”融资,投资二产项目,拓展资本化路径。
推动人居环境嬗变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沽源县政协 史文学
一是坚持硬件基础导向。持续完善农村交通路网、水源供水灌溉设施、电力通讯网络和环境治理设施体系,全面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确保自然村全部通硬化路、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标,为融合发展注入新动力。二是坚持长效机制导向。突出“领导、干部、先锋”三个带头凝聚合力,着力解决“人畜混居、垃圾收运、责任落实”三个难点,抓好“公益岗、执法、监督”三支队伍建设,实现常态化监管。三是坚持产业融合导向。以特色产业示范村建设为重点,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增收。推动文旅融合,将文化资源、文旅元素融入村庄建设,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创新城乡产业联动机制,搭建协同平台,促进要素跨界配置和产业有机融合。四是坚持污染治理导向。加快推进农业污染源头减量,建立农资废弃物全链条回收体系,落实“谁生产、谁经营、谁回收”。强化废弃菜叶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采取堆肥、饲草化、建设有机肥厂等方式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与再利用。
以乡村治理现代化破解城乡融合困局
市委党校课题组 赵晓雁
一是构建“空间规划”融合机制,夯实城乡治理底板。安置区、产业区、生态区“三区同建”,推动“村改居”转型,按城市标准配置15分钟生活圈。建立“多村一中心”服务体,辐射半径控制在3公里内。推广西窑头村“三权分置”模式,保障村民资产收益。二是健全“多元参与”共治体系,激活主体动能。推行“基层协商”制度,构建多元参与乡村共治体系,参考阳原县“微协商”模式。培育本地化组织网络,组建“巡回评理团”,整合退休法官、乡贤调解纠纷,营造和谐乡风。三是推进“公共服务”均等覆盖,打通融合堵点。在具备条件的安置区部署“5G云诊室”,实现三甲医院专家每周远程坐诊。加快适老化改造,构建县域数字化养老网络。四是深化“产业治理”协同发展,筑牢融合根基。实施家门口就业,在安置区周边合理布局产业发展区,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加强群众技能培训,建立土地增值收益共享机制,借鉴青岛“三书模式”,确保20%收益反哺公共服务,共享城乡融合红利。
来 源:张家口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