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提案工作 > 提案选登

关于积极有效利用好赛后冬奥场馆的建议

王若彬

信息来源:张家口政协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30日

 

2022年北京冬奥会结束后,庞大的冬奥场馆作为一种不可替代的遗产资源,如何避免闲置浪费、实现有效利用,从而助推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市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场馆维护运行成本高。高昂的场馆维护与运营费用,是冬奥会后困扰场馆运行的最大难题。冬奥场馆除需进行大规模的硬件设施建设外,还需长期造雪、维护雪道。据了解,仅冬奥场馆各大滑雪场的用水、用电、用气等成本,每月均在100万元以上,有的高达200到300万元以上,因此在冬奥场馆的维护保养方面投入巨大。

(二)冬奥场馆利用率低。冬奥场馆都是按照国际标准设计的,投资规模大,经营成本高,如果单纯依靠各类赛事来维持运营,则盈利的空间非常小,极有可能导致冬奥场馆赛后运营陷入困境。再加上滑雪产业受季节影响比较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冬奥场馆的利用率。

(三)对外宣传力度不够。目前,各大场馆主要以滑雪体验为主,休闲度假型产品相对较少,四季旅游尚未形成体系,而我们利用媒体、互联网等手段对外宣传的力度跟不上,导致外界对冬奥场馆的用途了解不多、参与不够,直接影响了场馆的赛后利用。

(四)场馆运营管理人才缺乏。冬奥会后,场馆的维护运行急需雪场经营管理、滑雪教练、媒体宣传、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而从目前场馆的运行情况看,专业人才特别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管理经验不足,这将成为制约冬奥场馆赛后利用的重要瓶颈。

二、对策和建议

(一)着眼解决场馆维护运行成本高的问题,进一步调整投融资结构,推动管理体制改革。基于冬奥场馆高昂的投资运营与维护成本,应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办赛经验,促进冬奥场馆投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大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冬奥场馆的建设,将会议、展览、商业、酒店等项目的建设与冬奥场馆进行深度融合,以避免投资结构过于单一,这样不仅能够反映体育场馆的本体功能,还能够极大地缓解国家的财政压力。同时,冬奥场馆应在保证全民健身、专业训练和教学需求的基础上,推动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引入社会资本以委托经营、合作经营等手段,不断拓展企业招商、会展、文艺演出、各类体育培训等多元化经营项目,以增强场馆的独立运营能力。

(二)着眼解决场馆赛后利用率低的问题,进一步推动形成多产业融合发展的格局。要充分利用冬奥会的光环效应,在群众体育、休闲娱乐、文化旅游等方面多点发力,通过多业态运营,实现冬奥场馆的高效利用。一是充分利用场馆举办高端赛事,继续申请举办国际、洲际综合类冰雪赛事,适时举办单项世界杯、洲际杯、积分赛赛事,通过举办大型赛事、体育培训、招商引资、体育会展等方式,形成高端赛事举办常态化,使冬奥场馆各类资源实现融合发展,将张家口赛区打造成为全季、全域的冰雪娱乐中心、冰雪赛事举办地。二是利用“雪如意”等冬奥标志性建筑,建设集观光休闲、时尚餐饮、购物娱乐、会展演出等功能于一体的冬奥文化集中展示区域,开发奥运主题文化创意产品、奥运场馆影视创作功能。三是以加强资源整合为重点,立足竞赛表演和大众健身,将竞技雪上项目、大众滑雪、旅游参观等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三)着眼解决宣传不足、氛围不浓问题,进一步加大媒体宣传力度。要充分发挥各级各类新闻媒体的作用,深入挖掘特色亮点,创新宣传方式,鲜活生动讲好奥运故事、张家口故事。要进一步优化方案、完善措施,利用电视广告、网络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对冰雪运动的公益性和独特性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以提高市民对于场馆赛后运营方式的了解,提升场馆自身的人气和社会影响力。

(四)着眼解决管理人才不足的问题,着力打造一流的专业运营与管理团队。高级专业人才的匮乏,是制约冬奥场馆运营的重要因素。一要通过招募、外聘等方式,积极引进场馆管理与运营专业团队,加快培养雪场经营与管理、旅游市场营销、滑雪运动培训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特别是加强滑雪运动教练人才的储备。二要将一些专业性不是很强的工作,如保洁、维修、票务等委托给其他企业进行外包管理,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三要根据场馆的区位布局,充分研究冬奥场馆赛后的市场定位,科学规划场馆未来的发展路径,并适时引入适合冬奥场馆发展的项目,努力将冬奥遗产打造成为能够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核心地带,成为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的重要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