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民营企业是维系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也是“六稳”“六保”的生力军。 近年来受新冠疫情冲击,民营企业间歇停工停产,导致很多处于产业链之上的民营企业要么生产不出来,要么生产了卖不出去,资金回笼成了大问题,还面临着企业人才和客户双重流失的窘迫现状,很多中小微企业困难重重,甚至破产倒闭。新冠疫情的冲击像是一座大山,而我市民营企业现有的经验显然不足以应对这样的大山。
一、存在问题
(一)中小微企业仍然面临“融资难”。中小微企业一般处在发展成长期,抗风险能力弱,盈利水平较低。受疫情影响企业间歇停工停产,导致企业经营现金流短缺,部分经营合同不能按时履约产生不良信用记录,销售压力不断加大,资金周转困难,自救之路举步维艰。政府在保市场主体,保经济基本盘上也出台很多政策,但是面对庞大的企业数量,也显得杯水车薪。
(二)受疫情影响中小微企业“盈利难”。疫情发生以来,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凸显,企业运营成本上升,包含人力成本、场地租金、生产成本、企业税费等,尤其受疫情影响比较严重的餐饮、酒店、教育等行业更是举步维艰。政府出台了很多举措,但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微企业盈利的难题。
(三)中小微企业存在“用人难”。近年来,由于疫情的反复、收入的不确定性,加速了人才外流,很多中小微企业很难招到合适的人才。同时受南方经济发达地区工资水平、以及物价水平的综合影响,这几年来工资成本逐年上升,在盈利水平没有大幅提升,而用人成本逐年增高的背景下,中小微企业用人难已成为普遍性难题。
(四)中小微企业普遍存在“发展难”。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需要持续的资金、人才和技术投入,同时需要有相对良好的产业环境,需要相对优良的发展空间。近年来,受多方因素的影响,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变得更加困难,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措施,但是问题本质还在市场主体自身质量和发展水平。同时中小微企业大多不能享受资金减免政策,经营者租金每月从几万到十几万不等,房租成为小微企业最大成本支出。
二、对策建议
(一)加大对中小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一是不打折扣地落实政府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要从减轻企业负担着眼,最大幅度地减轻企业的各种负担。 目前民营企业普遍反映,现金流紧张,融资压力加大成为复工复产面临的一大难题。为此建议,强力督促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采取贷款利息适当减免或延期支付、到期贷款自动展期、无还本续贷、提高贷款审批效率等具体措施,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同时,在税费缴纳、惠企贷款、物业房租、仓储物流、项目开工等政策上给予重点关注和倾斜。
(二)加强引导,打通复工复产的堵点、断点。在复工复产中存在着诸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例如,一方面存在着大量的需要出去打工的农民工出不去的问题,另一方面,又存在着招不到工人的问题,这就需要从中协调加以解决。又如,随着市场的深入,分工越来越细,产业链上的环节越来越多。如果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出了问题,其上下游环节就很难复工复产。在当前,解决这样的堵点必须政府干预,创造条件,疏通堵点,连通断点,企业可以考虑储备供给链。
(三)建立中小微企业人才服务平台,解决人才短缺问题。搭建中小微企业人才服务平台,解决人才和企业之间供需问题,改善人才的发展环境,建立中小微企业人才信息库,对中小微企业用人进行政策性资金补贴。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植力度出台真正能吸引、留住高端人才的政策措施,创造良好的人才生态发展环境。
(四)群防群控,全力做好企业和个人安全防护。结合工作场所健康实际以及健康企业建设,采用多种方式开展新冠病毒感染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引导员工科学理性认识疫情,做好个人防护,理解、支持配合防控工作。如上班在工作场所时,建议全程佩戴口罩。如果有条件,可适当加大座位之间的距离。下班后不逗留、不聚会,不去人员密集场所,群防群控,全力做好企业和个人安全防护。